本欄目精選過去一周內6~8份熱門報告,重點關注數字科技及相關賽道,并提煉出核心觀點,希望能夠對您的工作或學習有所幫助。所有報告來自01FINDs找報告平臺,10W+精品報告,掃碼即可查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目 錄
一. 阿里巴巴國際站《全球中小微企業在疫情后時代的挑戰、應對與轉型》中小微企業是創造就業機會和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占據了全球約90%的企業數量,提供了超過50%的就業崗位。在OECD國家,中小企業占所有企業的99%,產生約70%的就業,創造50%-60%的GDP;在新興經濟體,正規中小企業也貢獻了超過40%的GDP規模。表1 全球主要經濟體的中小微企業貢獻(部分)
在發達經濟體中,中小微企業在進出口中所占的份額比大型企業(66%)要低,但中型企業(59%)的貿易參與大于微型(9%)和小型企業(38%);2016年數據顯示,發達經濟體中的中小微企業數量占外貿企業總數的78%,但創造的貿易額僅有34%;在歐盟平均20%從事電子商務的小企業中,僅有8%有跨境電商業務。
電子商務的發展擴大了中小微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機會,尤其對于發展中經濟體的企業。根據WTO預測,全球B2C跨境電商貿易總額預計將從2019年的7800億美元上升到2026年的4.8萬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高達27%。目前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B2C跨境電商交易市場。這預示著電子商務等數字技術的變革對于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有非常積極的影響,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中的中小微企業對出口貢獻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二.零壹智庫《中國高校機器人相關專業及研究機構大全》預計到2025年,我國“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領域人才缺口預測達到450萬人。迄今為止國內已有323所高校開設了機器人相關專業,占1272所本科院校的25.39%。機器人相關專業包括“機器人工程”及“海洋機器人”專業,其中后者僅哈爾濱工程大學和山東交通學院開設,以上兩所高校同時也開設“機器人工程”專業。總體上看,機器人相關專業開設院校廣泛,涉及985、211、雙一流至普通本科院校。其中普通本科院校占據大部分,為281所,985、211、雙一流高校較少。圖1 開設機器人相關專業的高校地區分布情況
從地域分布來看,Top100的高校中開設機器人相關專業的高校在江蘇最多,為9所;其次是北京8所,廣東4所,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從申報獲批時間來看,2018、2019、2020這三年的申報獲批較多,分別問12所、12所、8所,其余年份較少。其中東南大學最早于2015年開設機器人工程專業,哈爾濱工程大學最早于2018年開設海洋機器人專業。
圖2 TOP100中44所開設機器人相關專業高校時間情況
三.安永《中國房地產行業2021年業績概覽及ESG發展機遇》2021年我國房地產行業銷售額總計人民幣181930億元,同比增長4.8%;開發投資總計人民幣147602億元,同比增長4.4%。房地產行業規模整體呈現平穩發展的態勢。2021年中國前三十家上市房企的營業收入合計約為人民幣4.2萬億元,同比增長約17.42%。其中,綠地該年度營業總收入為人民幣5,448億元,收入規模位列行業第一;首開該年度營業總收入約為人民幣678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3.31%,增幅位列行業第一。2021年中國前三十家上市房企的營業收入增長率總體較上年度下降,其中17家房企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同比有所下降,新城與華發收入同比增長率降幅最大,分別下降了53.82%與53.41%。在收入呈現增長趨勢的企業中,首開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的增幅最大,較上年增長了60.48%,其次分別為綠城和中交,漲幅分別為45.58%與30.77%。圖3 2021年與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
2021年,房地產企業中,龍湖、中梁、旭輝、綠城等共計30家房企已分別發行了人民幣兩億元以上規模的綠色債券。在中國前三十家上市房企中,港股上市企業ESG信息披露較為完善,A股上市企業ESG信息披露意識逐漸增強。四. 巨量引擎,中國汽車報《2022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白皮書:顛覆與重構 分化與競逐》從市場規模來看,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350萬輛,實現同比1.6倍的大幅增長。從不同陣營的銷量表現來看,2021年自主新勢力品牌擴張明顯,對其他陣營的市場份額均有不同程度蠶食,用戶的接受度和認可度進一步提升。圖4 2021年和2020年各陣營市場份額變化
從新能源汽車日故障率的分布來看,呈逐月下降趨勢。2019年1-3月,日故障率均在12%以上;2020年,各月日故障率基本穩定在6%-7%之間,車輛質量趨于穩定。二三線城市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日益顯現,市場下沉趨勢明顯。二線及以下城市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不斷提升,由2017年的37%持續提升到2021年的50%。分動力類型來看,純電動市場下沉無是更明顯,五菱宏光MINIEV等高性價車型的熱銷,有效帶動純電動市場二線及以下城市銷量占比達到52%。從年齡分布來看,新能源車的已購車用戶主要分布在24-40歲的中堅人群,而隨著車型數量增多、功能的豐富以及用戶的認可,越來越多18-23歲的年輕用戶及40歲以上的中年用戶表現出對新能源的購買意愿,高潛用戶的年齡段分布逐漸趨于均衡化。五.中國移動《2022算力網絡技術白皮書》當前,中國移動對算力網絡的校心技術己經形成較為系統的認識。在算力卸載、6G-SRV6、全光高速互聯等相對成熟的技術方向上提出了較為明確的技術路線和方案,希望產業加速推動產品研發與落地:在存算一體、算力原生、液冷等業界當前存在多路徑的技術向上提出了方案選擇的思考與建議,中國移動將充分發揮鏈長作用,凝聚產業力量,收斂技術路線,形成統一標準;在算力由、 在網計算等創新技術方向上提出了發展的思路,未來將進步加大投入,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推動算網創新技術成熟。算力網絡十大技術發展方向:· 泛在智能的新型算力賦能智慧社會轉型升級·以數據為中心的多樣性計算架構鑄就高效算力服務·光電聯動的全光網技術支撐東數西算縱深發展·超低時延驅動的確定性網絡成為產業數字化剛需·算網深度融合的原創技術驅動新型業務創新突破·可信共享的算網服務開創行業發展新業態·端到端的綠色低碳技術推動數字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內生的新安全理念保障算網一體化全程可信·空天地一體的星云算網實現全時全域信息服務下一步,需產學研各界進一步凝聚共識,在技術、產業、生態等方面攻堅克難,解決當前算力網絡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標準體系尚不完善、原創技術尚不成熟、應用場景尚不豐富、產業生態尚不健全等一系列問題。六. 阿里云《2022年中國機器人產業圖譜及云上發展研究報告》2021 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到839億元,其中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445.7億元,占比為53.1%;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393.3億元,占比為46.9%。而在服務機器人市場中,公共服務機器人及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的市場規模預計達302.6億元,占總市場規模的36.1%;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90.7億元,占總市場規模的10.8%。2020年國內機器人賽道共發生投融資事件207起。其中投融資金額超過1.5億元的項目有33 起,占比為28.0%。2021年國內機器人投融資事件291起,同比增長40.6%,其中超過1.5億元的項目有60起,占比從2020年的28.0%增長至31.4%。融資金額在1,000-3,000 萬元之間的項目有64起,占比從2020年的27.1%增長至33.5%,占比最高,增幅最大。2022年1-5月,國內機器人投融資事件達到153起,同比增長24.4%。在已披露金額的62 起融資事件中,超過1.5億元的項目與金額在1,000-3,000萬元區間的項目數都為20 起,占比達32.3%,其次為8000萬-1.5億元的項目有14起,占比達22.6%。圖5 2012-2022 年中國機器人企業投融資事件數及增長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