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全國科技活動周”之際,2024年寶安區“全國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和系列科普活動在寶安科技館舉行。系列科普活動為期一周,包括海洋科技成果展、海洋動物攝影展、海洋科普講座、紅頭船船模手工制作活動等。
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孫楠表示,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深圳臨海而立,海洋歷史悠久,海洋城市特色鮮明,“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新時代國家賦予深圳的一項重大戰略使命,是深圳提升城市定位、實現跨越發展的重大歷史新機遇。202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之際,在寶安區開展具有海洋特色的科普活動,希望借此活動,能夠普及海洋科技創新知識,提高公眾海洋科技素養,激發海洋科技創新活力,引導更多的人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
寶安區科技創新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炫表示,寶安毗鄰港澳、面向南海,擁有海域約220平方公里,超過50公里海岸線,在向海發展上具有先天優勢和深厚基礎。作為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主要承載區,寶安積極圍繞濱海旅游業、海洋電子信息業、裝備制造業、海洋大數據平臺等重點發展方向落子布局,推動寶安海洋產業集群發展。希望通過本次活動為大家提供近距離接觸海洋、了解海洋的機會,廣泛宣傳海洋科技創新重大成果,激發海洋領域的創新創造熱情。
記者了解到,系列科普活動中,海洋科技成果展主要展出我國在海洋電子信息、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海洋新能源、深海科考、海洋油氣開采等領域的“大國重器”及高新技術研發成果,近距離感受海洋科技創新的魅力。海洋動物攝影展精彩呈現了王炳老師十多年來的堅持、數千個小時的水下拍攝的成果,通過孜孜不倦的整理甄別,展現了大灣區近海生命神秘而美麗的影像。
深圳市海洋文化藝術研究會秘書長、深圳大學海洋藝術研究中心展覽教育部葛洋老師向大家講述了“紅頭船”的歷史淵源、獨特構造以及它在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中國古船船身裝飾的特色民俗元素,展現出古代航海人、造船人對汪洋大海的一種敬畏和祈愿。學生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想象力,在不斷創作中制作出屬于自己的精美“紅頭船”。
今年是中國南極考察40周年,40年來,中國人接力式的不斷延伸著探索南極的足跡。通過南極科考活動,深入地了解地球系統的運作機制,推動海洋技術的進步,促進國際合作和交流,為海洋科學的發展和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重要的支持。作為深圳媒體人、同時也是廣東省南極內陸考察第一人的陳壯茁,現場與大家面對面交流,并分享《心有一片海——我的南極故事》,共同感受冰雪大陸的神奇,感悟探索征程的人生收獲。
本次活動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深圳市寶安區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寶安區科技創新局聯合主辦,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促進會承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