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由中國酒業協會、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國家酒類品質與安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辦,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獨家承辦的第四屆國際蒸餾酒技術高峰論壇在宜賓召開。
本屆論壇以“創新驅動、共釀未來”為主題,旨在為進一步加強全球蒸餾酒技術的交流及合作,共促國際蒸餾酒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來自國內外頂尖專家團隊,包括院士、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全球知名蒸餾酒企業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蒸餾酒發展的新趨勢。
酒業家對論壇開幕式進行了全程直播。
國際蒸餾酒技術高峰論壇已然成為我國釀酒行業極具影響力的學術會議,受到了國際釀酒企業、科研機構的廣泛關注。
酒業家了解到,本屆論壇聚焦前沿科技創新,邀請來自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荷蘭、土耳其、斯洛文尼亞、韓國、墨西哥等國家的20位國際嘉賓以及國內頂尖專家團隊,共設有特邀報告6場、主題報告28場,旨在以此次論壇為契機,推動世界蒸餾酒技術深入交流及合作,探討蒸餾酒發展新趨勢,提升中國白酒國際影響力,在助推中國白酒國際化發展上貢獻新智慧。
開幕式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當前酒類產業處于調整期、轉型期,新一輪科技革命會加速產業變革,正在開啟酒業新的創新周期。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產業繁榮發展最根本的驅動力,國際蒸餾酒都是傳統釀造的酒種,讓傳統釀酒藝術與現代技術融合,對蒸餾酒發展尤為重要。
▲五糧液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曾從欽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五糧液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從欽認為,中國白酒高質量發展是“傳承”與“創新”的積聚,是“變”與“不變”的交織。“不變”支撐品質,“求變”引領發展。而五糧液堅持平臺引領、聚力科技攻關、深化產學研用,始終堅持在守正中尋求新發展,在創新中謀求新突破。
曾從欽表示,五糧液愿與蒸餾酒行業同仁一道,在生態、品質、文化、健康、社會責任方面做到“五個典范”,創新交流與合作機制,共建蒸餾酒行業命運共同體、共享和美新未來。
酒業家注意到,這已是五糧液第二次承辦國際蒸餾酒技術高峰論壇。2018年,五糧液首次承辦該論壇,并與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一起,經國家科技部授權,建立了“國家酒類品質與安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白酒分中心”。2020年,五糧液正式成為中心的依托單位,中心將為我國白酒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5年之后,當論壇再次開幕,五糧液的白酒釀造技術也前進了一大步。據曾從欽現場介紹,到今年,五糧液已建成國家創新平臺7個和省部級創新平臺6個,創新平臺數量位居行業首位;獲13項國際領先水平成果、省部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20余項、重大科技創新成果30余項,擁有專利1800余項。
特別是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并公布了4株以五糧液命名的微生物新菌種,回答了困擾白酒釀造行業半個多世紀來關于己酸菌類型及其發酵特征的謎題,揭示了濃香型白酒主要呈味和呈香物質的微生物代謝奧秘。
▲五糧液股份公司技術總顧問 趙東
在“釀造技術與創新”分論壇上,五糧液股份公司技術總顧問趙東作了主題學術報告。他以“一極三優六首創六精釀”工藝為切入點,全面展示了五糧液獨特的釀造環境微生態研究現狀、獨有包包曲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窖泥微生態研究、白酒風味及健康因子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向現場嘉賓分享了五糧液傳統釀造技藝的傳承與科學詮釋。
“以白酒為代表的蒸餾酒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日益成為我國釀造發酵領域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副主任張松梅表示,在當前的時代發展背景下,牢牢把握“三新一高”戰略導向,依靠科技創新引領釀造發酵行業提質升級尤為重要。
論壇上,“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白酒微生物研究分中心”在眾多專家的見證下正式揭牌。
據介紹,“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白酒微生物研究分中心”是按照國家標準菌種資源庫組建的白酒行業最大的菌種保藏平臺,該平臺現已收藏五糧液釀造微生物菌種400余種、1000余株、20000余份備份,能為五糧液乃至中國白酒的技術創新及生產應用提供全面的菌種資源。
有行業人士認為,本次高峰論壇,既是落實建設科技強國,也是推進中國蒸餾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次具體行動,對于推動中國酒類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作為“大國濃香”代表,五糧液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始終堅守行業責任,以生態引領、工業智能全面發展,以科技賦能產業發展,強調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生態鏈發展。
作為世界第一大酒類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的國際蒸餾酒市場具有巨大的潛力和想象空間,而國際市場也同樣是中國白酒的新藍海。站在新的起點上,相信五糧液將繼續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以更高發展質量打造世界一流品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