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湖北日報訊(記者林晶、通訊員王歡)2月13日,記者從省地質調查院獲悉,我省已開始對長江石首至武漢段區域開展為期2年的生態地質調查工作,之后將建立長期監測機制以全面摸清該段生態本底。
長江石首至武漢段共計279.5公里流域范圍內,有一個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兩個國家級白鰭豚自然保護區,此前尚未開展過全方位的生態地質調查。
省地調院基礎地質調查中心主任李朋介紹,與以往聚焦水質的調查不同,此次對該區域水、土、氣、生物將進行科學、系統、全面的調查,詳細了解土壤環境、水環境、沉積物質量、生物量和元素富集情況。李朋介紹,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在的流域位于洪泛平原,入江口水質、水位、航運等影響到二氧化碳的排放,省地調院將重點解析其碳匯價值和各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影響。
據悉,近年來,省地質局已完成長江宜昌段、武漢段等400余公里流域生態地質調查,為長江大保護和流域綜合治理提供本底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