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數據局公眾號消息,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賦能經濟社會發展,近日,國家數據局會同中央網信辦、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金融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中國科學院、中國氣象局、國家文物局、國家中醫藥局等部門聯合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國數政策〔2023〕11號,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以推動數據要素高水平應用為主線,以推進數據要素協同優化、復用增效、融合創新作用發揮為重點,強化場景需求牽引,帶動數據要素高質量供給、合規高效流通,培育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充分實現數據要素價值,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保障支撐,微眾區塊鏈全棧技術促數據安全可信流通
《行動計劃》明確指出要打造安全可信流通環境,深化數據空間、隱私計算、聯邦學習、區塊鏈、數據沙箱等技術應用,探索建設重點行業和領域數據流通平臺,增強數據利用可信、可控、可計量能力,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
作為以科技為核心發展引擎的數字銀行,微眾銀行自2015年開始投入國產安全可控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實踐,協同金鏈盟開源工作組打造國產安全可控的區塊鏈底層平臺FISCO BCOS,并自2017年起陸續將核心研發成果面向全球開源。迄今,微眾區塊鏈已發布13個開源項目,構建起一整套覆蓋底層、中間件、應用組件的區塊鏈全棧開源技術體系,為數字經濟時代構建數據的安全存儲、可信傳輸、協同生產等一系列可信基礎設施,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行動計劃》還提出,促進數據有序跨境流動,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持續優化數據跨境流動監管措施,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探索。以促進數據要素跨境互聯互通,助力大灣區一體化融合發展為例,微眾銀行近年來持續支持粵港澳三地相關機構開展系列創新實踐。
2022年,基于粵澳健康碼跨境互認的成功實踐,微眾銀行基于分布式數據傳輸協議DDTP理念,應用國產開源區塊鏈底層平臺FISCO BCOS,助力粵澳兩地上線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跨境數據驗證平臺——粵澳跨境數據驗證平臺,為兩地居民及企業提供合規、安全、高效的跨境數據驗證體驗。迄今,平臺已接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廈門國際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跨境業務場景。
2023年,在深港兩地政府部門的指導支持下,國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深智城(深圳征信)、香港科技園與微眾銀行開展深入合作,基于FISCO BCOS、DDTP打造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臺。平臺建設工作于2023 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大會上正式官宣啟動,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東亞中國深圳分行、東亞銀行(香港)等業務場景機構將參與首階段平臺測試工作。
先試先行,攜FISCO BCOS在各行業領域廣泛落地成功實踐
《行動計劃》先期選取工業制造、現代農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文化旅游、醫療健康、應急管理、氣象服務、城市治理、綠色低碳12個行業領域為重點行動,推動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微眾區塊鏈積極應用FISCO BCOS推動產業數字化,經過開源技術多年發展,開源社區已匯聚超5000家企業機構、100000余名個人成員,在上述行業領域廣泛落地產業數字化實踐。目前,開源社區收集的標桿應用達400多個。
在工業制造領域,區塊鏈+工業互聯網平臺助力解決生產制造協同中“數字孤島”的信息化困境,通過數字化轉型驅動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和商業生態系統重構;長虹生產物料質量信息管理系統結合區塊鏈技術優勢,解決物料零部件質量難溯源難追責的業務難題,構建了工業互聯網領域訂單式生產協同垂直解決方案。
在現代農業領域,智慧農業養殖大數據云平臺實現養殖基地全流程信息化、數字化、網格化管理,進一步提高養殖存活率和雞肉品質,讓農戶大膽養、消費者放心吃;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大數據平臺整合飼料種植、肉牛養殖、防疫診療、加工交易、金融保險等主體要素,重塑“黃牛之鄉”科爾沁左翼中旗的肉牛全產業鏈,形成數據驅動型創新體系和發展模式。
在商貿流通領域,基于區塊鏈的離岸貿易綜合服務平臺首創一站式全鏈條跟蹤管理,為離岸貿易參與者提供可信、安全、高效、便利的數據交換和協作平臺,服務場景覆蓋離岸貿易海關數據、集裝箱信息、船舶數據、企業貿易信息等,助力新型離岸貿易的高質量發展。
在交通運輸領域,區塊鏈+ETC下一代公路聯網收費關鍵技術優化項目,探索在高速公路稽查、數據應用、數據流轉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及應用,支撐交通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實現高速公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綠色化;“陸海鏈”數字提單平臺有效串聯起了“內陸—海外目的地”的多式聯運全路徑,通道沿線企業可以在“陸海鏈”數字提單平臺上進行“一單制”提單的簽發、核驗、流轉、交單、無紙化放貨,有效縮短單證處理和流轉時效,已在陸海新通道沿線多區域試點。
在金融服務領域,由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部署的珠三角征信鏈,是以FISCO BCOS為底鏈構建的跨域征信一體化數據中心樞紐,有效促進征信市場各類參與主體間信息的互聯互通;“基于區塊鏈的境外人士收入數字化核驗產品”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前提下,經用戶授權,通過線上核驗稅務數據的創新方式,實現用戶合法收入的高效驗證,在提升境外人士辦理金融業務效率的同時,協助金融機構提高業務風險管理能力。
在科技創新領域,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牽頭組建運行的國家海洋科學數據中心基于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新興技術,探索海洋科學數據可信共享融合應用。2022年,國家海洋科學數據中心基于微眾銀行提供的FISCO BCOS開源技術支持,正式發布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科技計劃項目數據匯交區塊鏈服務平臺”;2023年,引入微眾銀行區塊鏈及隱私計算技術,搭建國家海洋科學數據開放共享隱私計算平臺,為數據供給方、算法模型供給方和資源使用方提供多方協同的數據處理、模型應用、產品制作和輸出安全計算環境,全程留痕可溯,確保原始數據不出域,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
在文化旅游領域,應用于南昌市的城市級文旅運營平臺,將“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的數據在平臺上進行多方可信流轉,打造出全域旅游鏈,實現“目的地一鏈游”,有效促進旅游消費,帶動地區多產業經濟發展。
在醫療健康領域,為助力健康醫療大數據實現合法合規地共享應用,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微眾銀行、華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開展三方協作,共同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創新應用平臺引入區塊鏈融合安全多方計算的隱私保護解決方案WeDPR,構建了一套與醫院、體檢中心等醫療機構進行多中心科研的隱私協作機制,實現多場景規模化的醫療數據再利用;全國性醫療健康區塊鏈基礎設施——衛健鏈,采用“1條主鏈+31條行政地域子鏈+X條業務場景支鏈+N條司法鏈”的架構,實現全國范圍內醫療數據歸集、分析及全局監管。
在城市治理領域,廣州市黃埔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指導建設的廣州市黃埔區企業鏈上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可靠可信的“電子檔案袋”,實現對信用辦事服務的推廣,并結合廣州“辦事碼”,納入當地的實際業務辦事場景中,為企業提供便捷的“最多跑一次”政務服務;應用于山東省濱州市的區塊鏈生態環境監管平臺,構建“區塊鏈+AloT數據源固證終端”的環境監管體系,實現源頭監測監控數據實時采集,智能合約自動化源頭固證、聯盟鏈存證,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環境治理樣板。
在綠色低碳領域,包頭林草市域碳中和項目首創林草市域碳中和全場景上鏈,破解碳匯中協作難、抵押難、風控難、監管難等問題,助力包頭政府簽發首支15萬噸減排量的“林草(數字)碳票”,發放兩筆共計2100萬元的碳匯權質押貸款,辦理全國首單“草原碳匯遙感指數保險”業務。
案例種種,不一而足。更多行業領域的典型案例參見《2023 FISCO BCOS 產業應用發展報告》。該報告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微眾銀行、金鏈盟聯合出品,共收錄252個案例,覆蓋政務、跨境、雙碳、醫療、教育等19個領域的典型案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