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ST明誠發布了與重整投資人簽署的重整投資協議。對于深陷債務危機、徘徊于退市邊緣的*ST明誠而言,此次重整意義重大。
【資料圖】
*ST明誠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可以說公司前景初現曙光,重整投資協議的簽署是公司重整程序的必要環節,有利于推動公司重整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
*ST明誠在公告中表示,如果公司后續重整程序得以順利推進并實施,將有助于改善公司財務結構,化解債務危機,同時在新股東加入后,恢復和增強公司持續經營和盈利能力,促進公司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擬引入四大重整投資人
因公司經營情況持續惡化,2023年1月3日,*ST明誠收到了法院要求開啟預重整的通知。
根據公告顯示,經過公開招募和遴選程序,湖北聯投城市運營有限公司、國厚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招商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北京久銀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為*ST明誠的重整投資人,上述重整投資人擬以6.01億元獲得公司6.12億股的轉增股票(最終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實際登記確認)。共占公司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票后總股本20.41億股的 29.99%,其中,聯投城運占20.00%,國厚資產占2.35%,招平資產占4.70%,久銀投資占2.94%。
根據重整協議,*ST明誠按照每10股轉增25股的比例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票,共計轉增14.58億股股票,轉增后*ST明誠總股本將增加至20.41億股。在轉增股票中,6.12億股用于引入重整投資人。
*ST明誠在公告中表示,本次重整完成后,公司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預計將發生變化,公司控股股東可能變更為聯投城運,公司實際控制人可能變更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債務危機能否化解?
往前回溯,公司自成立以來已經歷了多次重組、大股東變更、主業變更。
資料顯示,*ST明誠成立于1992年,1998年上市,原名道博股份,主營螺旋藻系列產品和羊絨制品兩大業務,隨后重組轉型進入電子產品、寬帶網絡業務。2005年,新星漢宜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公司主營業務由電子產品、寬帶網絡變更為房地產開發和教育地產管理。2015年5月份,當代集團3億元增資新星漢宜,間接成為道博股份大股東。當代集團入主后,在2015年-2016年間,道博股份相繼完成了對強視傳媒、華宇時代、雙刃劍體育和耐絲國際等的股權收購,同時開始剝離非文化類的業務資產,隨后公司更名為“當代明誠”。2020年5月份,公司又申請改名為“當代文體”。
從業績表現來看,公司凈利潤在2018年第一次出現下滑:當年實現凈利潤8084.78萬元,同比下降45.62%。2019年扣非凈利潤為負,2020年至2021年凈利潤虧損。2022年5月6日公司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明誠”,2022年度繼續虧損,因2022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約為-46.24億元,且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于2023年4月28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明誠”。
為改善基本面、化解債務危機,*ST明誠在近兩年內也曾經歷了一次重組。武漢國創資本于2021年6月份正式入主,公司控股股東由當代集團變更為國創資本,實際控制人變更為武漢市國資委。不過2022年1月29日,公司發布2021年業績預虧公告后,國創資本便與當代集團達成合意,交還*ST明誠管理權。
2023年上半年,*ST明誠實現營業收入約3.53億元,同比減少50.15%;歸母凈利潤虧損19.13億元,2022年同期歸母凈利潤虧損約4.54億元。在2023年半年報中,*ST明誠表示,由于公司控股子公司香港明誠已被香港高等法院裁定清盤,至此,公司喪失了相關體育業務,現有業務主要包括電視劇和電影的投資、制作和發行、節目制作、廣告、影院投資及管理等。
不僅如此,截至2023年6月30日,*ST明誠合計負債為85.71億元,公司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的資產負債率為445.06%,相比上年年末增加200.91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啟動預重整程序以來,*ST明誠股價出現明顯上漲,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23年1月份至今,公司股票累計漲停超過40次,年內累計漲幅達到69.27%。截至10月13日收盤,*ST明誠報3.03元/股。
艾文智略首席投資官曹轍表示,此次重整方案的出爐,無疑是為債臺高筑、徘徊在退市邊緣的*ST明誠帶來了曙光,但是公司也經歷過前次重組未果,本次重整能否順利實施,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