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根據水果栽培歷史及開發利用程度,將水果劃分為第一代水果、第二代水果、第三代水果。第一代水果:人工選育栽培的傳統水果,第一代水果開發利用程度很高,種植面積大,市面上的大部分水果都是第一代水果,如梨子、桃子、葡萄、蘋果、柑桔等。第二代水果:近幾十年來開發的經人工栽培后的野生山果,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和營養價值高于第一代水果,獼猴桃、草莓、山楂、冬棗、無花果等是第二代水果的代表。第三代水果:又稱3G水果,分布于荒山林區,尚未被開發利用的野生山果和一些新開發的優特水果。國際市場對第三代水果需求量越來越大,種植和開發第三代水果已成為二十一世紀果品發展的新趨勢。刺梨、沙棘、桑葚、樹莓、黑莓等已成為第三代水果的代表。
第三代水果個頭都較小,而被人們看作小果、雜果、野果,多數第三代水果都有突出的酸、澀、苦、甘甜的獨特風味而難以鮮食。由于其超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人類只能改變人們食用水果要求個大、色鮮、香脆、味甜、水份多等的傳統習慣,采用先進工藝保留原有的營養成分,將第三代水果萃取濃縮壓汁、或裝入膠囊或壓片附膜等方式屏蔽口味食用,以獲取其營養價值。
刺梨是第三代水果之首,生長于海拔500-2500米的高原山區,是一種藥食同源的水果。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P、SOD、多酚、黃酮、單寧、18種氨基酸、24種礦物質及10余種微量元素,刺梨的維生素C含量是目前已知水果中含量最高的,每100克鮮果中維生素C的平均含量為2300毫克,有“維C之王”的美譽。刺梨鮮果具有較大的酸澀之味,很多人剛開始難以接受鮮食,刺梨大多被制作成飲料、原液、酵素來食用,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刺梨的營養價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