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們對全球勝任力的培養逐漸形成了南外主張,我們認為:新時代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中國根基、全球視野和國際合作與競爭能力。”第十屆國家督學、深圳南外(集團)黨委書記、高級中學書記、校長梁明表示。11月26日下午,在“第三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三十五次學術年會”上,“全球勝任力的培養——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育人模式探索”微論壇由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成功舉辦。本次微論壇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線直播點擊觀看量超過了80萬人次。
“全球勝任力的培養——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育人模式探索”微論壇在重慶成功舉辦。
深圳南外(集團)總校長葛巖峰擔任論壇主持。
論壇聚焦“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主題,聚合國內專家、一線師生的智慧、實踐成果和育人感悟,圍繞新形勢下“新高考”和“新課程”的新要求,通過主旨演講、圓桌對話、課堂呈現和專家點評等多種形式,聚力探討新時期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的變革與創新,共同為“培養全球勝任力人才”這一議題凝聚智慧、獻計獻策。
箭在弦上!培養全球勝任力時不我待
致辭領導(左起):孟繁華、牟延林、歐陽四波
在領導致辭環節,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孟繁華表示,“全球勝任力培養”的重要性可謂“箭在弦上”。 培養學生的“全球勝任力”,可以增強中國的全球話語權、增加學生的問題分析與研究能力、增強跨文化理解。當今世界競爭與合作并存,雖然我們在文化教育、學術以及經濟交往中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與西方國家在經合等組織等領域的話語權相比不具優勢,這也恰恰說明,全球勝任力的培養具有巨大潛力,也勢必成為人才培養的新增長點。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原副主任牟延林表示,為更好、更高效地參與全球治理與變革,當前教育需要培養以通曉多元文化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為基礎的、具有特色的、能夠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話語權的全球勝任力人才;從“未來人生力”這一微觀層面進行思考,即探索對生命質量的管理能力、對生活質量的調控能力、對職場質量的駕馭能力——中國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也一定是具備全球勝任力的人才。
深圳市南山區委教育工委專職副書記、區委教育紀工委書記歐陽四波提出,作為創新強區,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人才——被視為南山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品牌”,更成為南山集聚國際人才的一張“名片”。培養學生“全球勝任力”是中國教育未來發展的趨勢,南山區具備培育學生“全球勝任力”與時代協同共進的教育生態,構建了“世界眼光+區域優勢”的體制機制、“外籍引入+自身培養”相結合的師資交流隊伍、“國際+國內”雙循環交流機制、“國外引入+自主研發”結合課程體系,以及“特色項目+主題活動”品牌合作模式,一系列舉措行之有效,取得了鮮明的育人成效。
先鋒示范!以體系建構實現價值引領
主旨演講嘉賓(左起):龔亞夫、梁明、易恩郗
在主旨演講環節,全國政協第九、第十、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龔亞夫認為,今天已經步入一個新時代,外語教學目標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當下英語課程的根本在于,通過語言學習將跨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培養人的思維方式、適切的言語表達、規范的行為習慣、體現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此,英語教育的核心價值不僅僅是培養交際能力,還要培養出成功的溝通者,培養出可以區分“事實與觀點”、像科學家一樣思考、開展“以解決方案為導向”的學習、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人。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保障,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是基礎教育應有的使命擔當。”梁明表示,課程建設的重點不是課程資源的分配,而是如何關注學習的真實發生,為此,南外堅持更新課程觀念,優化學生成長過程;完善課程體系,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建設特色課程,支持學生個性化成長;深入教學研究,強化學生成長專業支持。他倡導,“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阻擋的大趨勢,年輕一代必須具有更寬廣而深厚的全球勝任力——即人類共同面向未來、創造美好的能力。全球勝任力展現的是科技力量、文化力量、全世界各民族命運共同體的力量,歸根結底是人類文明互鑒共進、生生不息的力量。培養全球勝任力在根本上是回歸常識、尊重人本、遵循規律,辦科學的教育、辦有文化的教育、辦富于生命個性的教育,辦有責任、有格局、有感情的教育。”
作為南外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理念的見證者、受益者,南外(集團)高級中學學子易恩郗認為:“全球勝任力不單單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全球化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要求我們能夠勝任在不同文化環境中自如地交流和合作。”
共謀發展!協同深“話”高中新課程改革
在論壇“圓桌對話”環節,深圳市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原局長劉根平受邀擔任主持,由他發起,圍繞國際勝任力培養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了討論。
深圳零一學院聯合創始人、清華大學教授白峰杉主張,“我們所探討的‘全球勝任力’是在深度理解并尊重人類多文化前提下,充分關注信息與智能時代未來趨勢基礎上的全球勝任力。全球勝任力是青少年在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下講好自己的故事,從而參與到定義未來的過程中。”
“ChatGPT已經在代替人類完成低級的創新創造,為此,全球勝任力的培養要進行深度思考,讓學生不停留在知識記憶、獲得的層面,而是擁有批判性、系統化的思考能力,能從文化之根的角度思考、處理本土和世界一體的能力。”西南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于澤元提出,要立足文化之根,樹立走進世界的勇氣,以追求美好、海納百川、共生共享為旨歸,引領學生建構全球勝任力,這一點需要教育更多發力。
廣州市天河外國語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廣州市人民政府督學胡東認為,“全球勝任力”最重要的是要把中華文化傳統包括中國故事、民族平等包容共贏的思想傳播出去,形成價值共識。而教育者要關注的,第一是語言應用,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價值;第二是開放與尊重;第三是自信與自覺。
“他們是什么樣子,未來中國乃至未來世界就是什么樣子!新時代的中國青少年,都應該具備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能力。”重慶外國語學校副校長、重慶市基礎教育評審專家庫專家吳超表示,全球勝任力以“中國魂”為根基,首先應該是本土勝任力,強化學生的國家認同度、提升國際理解力、國際合作能力。高中作為全球勝任力的重要培養節點,除了知識技能,最核心的依然是價值觀。
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高級中學副校長高青結合南外的教育實踐談了自己的理解。新時代的青年要立足中國實踐與世界對話,積極參加國際合作與治理。南外高中全球勝任力課程強調“融入”與“單列”并重的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開展跨學科融合和學科特色課程開發研究,以項目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等方式推動課堂教學變革,通過課程實施衍生校本改革,從而推動學校育人方式轉變,實現全球勝任力的培養——這也是南外高級中學高質量實施“雙新”、促進育人方式變革的頂層設計和架構。
論壇嘉賓一致認為,青少年要明確中國在當今歷史坐標與世界坐標中的方位,在全球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現實背景下,面對地方、國家和全球不同尺度公民生活,能有效地認識、參與以及解決全球問題。
此外,深圳南外(集團)高級中學英語教師周舟還在論壇上帶來“課堂呈現”視頻,完整地記錄了她和學生們開展英語學習的日常。就在今年,她剛剛摘得第四屆全國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學組英語一等獎第一名,實現了廣東省教育系統在該賽項獲“一等獎第一名”零的突破,并將按照程序申報“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家督學、教育部基礎教育生物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八十中學原校長田樹林圍繞本節英語課進行深度點評,為英語教學如何打造高質量課堂,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課堂呈現和專家點評
本次微論壇得到了深圳市教育學會和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的關心和支持。
(深圳特區報 李麗,深圳南外集團 王瑜、劉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