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咸寧網訊 記者見博、特約記者但唐靜報道:8月初,赤壁市官塘驛鎮龍鳳山村五組,一片約200畝的土地已平整完成,10多位村民在田間播種秋玉米。
就在兩個月前,這里還是一片撂荒地,過去村民不時因這塊土地產生矛盾。今年6月,村民自發組織砍伐枯草和平整土地,不收取任何工錢。
為何有如此大的轉變?該村村委會副主任鄧紅斌道出了實情:“聽說國企要來種菜,村民積極性都非常高。”
鄧紅斌口中的國企,是指“赤壁市兩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2021年,赤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開始探索“兩山”模式,即整合轉化赤壁生態資源優勢,構建政府引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生態資源資產運營開發體系。“赤壁市兩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應運而生。
今年,該公司旗下的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將龍鳳山村200多畝的撂荒地通過掛網公示,尋求經營主體進行流轉整合。
湖北益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就是“合作伙伴”之一。“國企帶來的不僅是資金,還有口碑信譽以及質量把控體系,必將增強我們抗風險能力。”公司總經理費志平說,與國企合作,能讓他大展手腳。
為了最大限度保障農民利益,將風險降至最低。赤壁市兩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湖北益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探索出9+1小組發展模式,即從10戶中選舉1名組長接受管理,組長領導組員,公司為小組提供各項技術與服務。此外,湖北益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每年將拿出不低于10萬元收益給到村集體。
今年43歲的村民費棋平和妻子是最先加入“國企種菜”隊伍的。他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土地租金加務工費加年底分紅,兩個人一年的收入接近15萬元。
“通過兩山公司流轉土地,再集中簽訂給市場主體,在市場和村民之間加上‘安全閥’,讓村民放心,讓民營企業大膽投資。”赤壁市兩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截至目前,“兩山”模式先后在黃蓋湖鎮、中伙鋪鎮、赤壁鎮等地鋪開,種植面積超過1000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