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祎
8月15日,王奶奶帶著孫子孫女從廣州南站乘坐G1156次列車返回襄陽。“放暑假,帶孩子們來團聚一下。”王奶奶說,兒子、兒媳從2016年起一直在東莞市常平鎮打工,平常工作忙,只能利用暑假帶孩子們到廣東團聚一下。
“今年暑運有兩個明顯變化。”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公司武漢客運段武漢南線動車組車間黨總支書記陶瓊說,一是越來越多的旅客選擇了動車組,二是探親游、親子游均呈現大幅提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鄂粵動車組開行比例超過普通速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地與香港、澳門形成“前店后廠”的出口加工經濟模式,大批湖北老鄉前往珠三角的電子廠、玩具廠打工。因此,每年暑假,京廣線、京九線上的綠皮車、新空調特快車擠滿了前往廣東探親的小朋友。
廣東是湖北務工人員外出就業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有約240萬勞動者常年在粵務工。除此之外,還有大批新生代湖北大學生以及在粵經商創業人員也是武廣高鐵、京廣鐵路的常客。
張文今年45歲,20年前他初次來到廣東省佛山市一家玩具廠打工,如今他已開辦了一家玩具廠。回想起15年前的暑運,他感慨,當時從襄陽坐火車到廣州大概需要20多個小時,車子沒有空調,跑得很慢,旅途中大家喜歡嘮嗑。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公司襄陽客運段K644列車長蔡萌今年46歲,在客運崗位工作20年的他,見證了襄陽、十堰往返廣州、深圳暑運車廂的變遷。“當時一個大人要帶好幾個娃娃,有自己的,也有同村的。”蔡萌說,過去暑運南下的車票很難買,有很多站票,而現在南下的普速車廂旅客人數大幅減少,車廂環境更整潔,衛生條件也更好。
2009年,武廣高鐵貫通,動車組飛馳鄂粵兩省僅需要4小時左右,較此前時速80公里、120公里、160公里的綠皮車、新空調快車壓縮旅行時間約70%。眼下,僅從武漢始發或者經停的前往廣州的動車組就多達近80趟,約占武漢前往廣州列車的70%。
臟亂差,曾經是許多人對普速列車尤其是長途普速列車的刻板印象。如今,普速列車正在悄悄刷新顏值。暑運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搭乘K644、K931等多趟入粵普速列車看到,車廂內地面整潔如新、空調涼爽,往來旅客的大包裹變少了,小包裹變多了。
“以前,外出務工人員出行喜歡從老家帶香腸、香油等特產。”蔡萌說,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快遞業的發展,人們都不再帶這些。以往嘻嘻鬧鬧的車廂如今也安靜許多,旅客們大多玩手機、聽音樂、看平板電腦。
動車公交化開行令入粵探親成常態
武漢客運段、襄陽客運段多位列車長在采訪時均表示,6月底7月初通常是探親兒童入粵高峰,8月中下旬則是探親兒童返鄂高峰,這一規律近20年來從未改變。除了探親客流外,今年暑假,親子游成為客流主力。
以8月7日從襄陽東站開往廣州南方向的G1134為例,當天車載1061人,其中有400多人為兒童旅客。記者與列車長在隨車走訪中發現,絕大多數兒童旅客都是乘坐該趟車次前往長沙、廣州、深圳、珠海、香港等地旅游。
“4小時左右即可抵達。”來自武漢的楊女士趁著休年假,帶著家里的雙胞胎兒子來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近距離了解動物。在她看來,4小時的旅行,說走就走,很近很方便,性價比比坐飛機高,比自駕舒適方便。
在蔡萌看來,暑運入粵探親的親子客流比例有所降低的原因來自多方面:隨著高鐵動車組在湖北與廣東各地之間近似于公交化開行,留守兒童在五一假期、十一假期等也可便捷與父母團聚。
此外,“第一代”“第二代”等湖北打工人有一部分已經通過自身努力在廣東安家落戶,也有一部分小孩跟隨父母在當地就近讀書,再加上湖北本土企業吸引力加大以及家鄉就業創業機會增多等,都使得這種暑期探親的客流量在減弱。
在列車上,武漢市民陳瑤告訴記者,從2014年開始,她的丈夫就輾轉在深圳、廣州等地從事軟件行業。“差不多遇到法定節假日都會帶孩子去廣東,或者孩子爸爸回武漢團聚一下。”陳瑤說,平常去得比較多,因此8月份帶孩子去廣州只玩了7天就回來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