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說咸寧
宣講理論政策、解決“急難愁盼”、弘揚文明風尚……近年來,我市依托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不斷提升群眾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和社會文明程度。
目前,全市已建成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7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07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相關資料圖)
“瑤瑤,不要睡懶覺了,活動快要開始啦,再晚就要遲到了。”8月5日一大早,咸安區(qū)永安街道同心路社區(qū)居民葛亞先準備好早飯后,就喊孫女毛佳瑤起床。
原來,葛亞先給孫女提前報好了名,今天要趕去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參加“垃圾分類? 變廢為寶”手工制作活動。
拿著畫筆和調色盤,帶上水壺,葛亞先帶著興奮的孫女出發(fā)了。“垃圾可以分為哪幾類?”“書本、塑料瓶屬于哪種垃圾?”祖孫倆邊趕路,邊復習垃圾分類知識。
趕到時,活動室里已經(jīng)有不少人。和熟悉的街坊打過招呼后,葛亞先將孫女留下參加活動,然后放心地回家了。
當日,共有20余名兒童參加活動。活動中,志愿者為孩子們播放垃圾分類視頻,并以問答的方式與孩子們互動。
“為什么要進行垃圾分類?”“常見的廚余垃圾有哪些?”志愿者提出問題,孩子們紛紛踴躍發(fā)言。在繪畫過程中,孩子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用五彩的線條,在畫紙上畫出自己對垃圾分類環(huán)保理念的理解。
“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每周都有不同的活動,主題繪畫、親子閱讀、手工制作等,特別受歡迎,名額可不好搶。”葛亞先說,社區(qū)圍繞少年兒童需求興趣點,設計了豐富多彩、益德益智、活潑有趣的暑期文明實踐活動,孩子特別感興趣。
這些文明實踐活動,引導孩子們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讓文明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fā)芽。
葛亞先不止一次為孫女參加完活動后的轉變感到驚訝和欣慰。她舉了幾個例子:學習了垃圾分類知識后,在家里化身“分類小達人”,督促家里人嚴格按要求做好垃圾分類;看了紅色電影后,搜尋相關書籍閱讀了解更多歷史知識,學習更加自覺勤奮;參加了變廢為寶手工制作后,不再隨意丟棄舊物,而是想方設法再利用……
在葛亞先看來,功能日益完善、活動愈發(fā)豐富、制度逐漸成熟的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快樂,也讓大家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政策宣講、生活服務、社會幫扶、心理疏導、醫(yī)療保健、文化文藝……這些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有聲’又‘有色’。”葛亞先開心地說,一項項活動精準對接群眾的實際需求,讓生活越來越美好。
(咸寧日報記者 張敏 通訊員 彭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