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陽高照,和風拂面。走進嘉魚縣高鐵嶺鎮八斗角村,連綿的丘陵緩坡上,成行的“金盆柚”新苗隨風起舞。“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出規模、三年成體系’的思路,我們考慮以東吳大道為主軸,沿線連片開發5000畝以上香柚基地。4年后進入豐產期,每畝產量約為2500公斤,種植收益每畝可達1.5萬元。”鎮黨委書記陳剛介紹,鎮里正以山湖名木接續百果長廊,大力發展香柚、稻蝦、藍莓等主導產業,以這“三駕馬車”為基礎,北工南旅,以村灣集并助力民宿產業,引領“微度假”,以人氣集聚推動手工產業,發展“指尖經濟”,全力帶動全鎮人民走上致富路。
香柚地 柚飄香
【資料圖】
“去年鎮里帶著我們去湖南考察,引進湖南修身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來嘉魚,成立了嘉魚縣樂豐果業開發有限公司,利用我們特殊的黃壤土資源發展‘金盆柚’,預計群眾每戶年增收7000元,村集體增收14.3萬元左右。”八斗角村黨總支書記尹志義心里美滋滋。
八斗角村地處大巖湖畔,土壤肥沃、雨水充沛。結合地處丘陵山地的特點,鎮黨委科學決策,邀請農科院指導并進行土壤化驗分析,擬定了發展林果業的大方向。當時,擁有5條水果加工生產線、年加工量8000噸、冷庫容量4000立方米的湖南修身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入招商團隊視野。
經過數輪對接后,湖南修身堂入駐八斗角村,首期開發種植香柚2000余畝,帶動50余戶脫貧戶務工。去年以來,湖南公司派駐嘉魚樂豐果業擔任總經理兼技術總監的左艾環,每天“釘”在八斗角村,“種植基地在村里,加工生產在園區,我們現在兩邊都加班加點趕工,一刻都不敢耽擱!”據悉,湖南修身堂已與國內多家飲料生產企業簽訂了長期銷售合作協議,與日本和韓國公司結成金盆柚開發戰略同盟,產品不愁銷。
稻與蝦 兩相歡
地勢平坦的陸水村、九龍村,則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連片發展稻蝦共作。
監利市躍進湖水產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劉新龍,有20多年的種稻養蝦經驗,看中這里連通大巖湖的水源優勢和省道穿村而過的交通優勢,投資400多萬元,流轉毛家畈、大巖畈、海口畈1200畝土地,大干一場。“早在2011年,我們就依托標準化加工生產,打造了綠色食品品牌‘蝦嫂’,北京的胡大飯館、海底撈看中我們深水養的蝦個大肉好,與我們形成多年的合作關系,高峰時一天供貨5噸。”
徐徐春風下,工人劃著小船種植水草,為3月底投放蝦苗做準備。陸水村和九龍村的兩位“90后”黨總支書記,以及農技中心工作人員,則全心全意地為蝦稻基地做“后勤”服務,“涉及水、路、電等基礎設施與土地流轉的矛盾,都是我們出面,老劉只負責生產,另外還要幫我們培養幾個本地技術員出來。”
沒有后顧之憂的劉新龍,今年下半年計劃規模擴大至3800畝,將交通要道邊上水源條件好的地方都改造成稻蝦田,“粗略計算,一畝地可產蝦300斤,產稻1000斤。因為有合作社的帶動,既不愁銷路,又有技術指導,我們村不少人也跟我一樣,加入了種養隊伍。”陸水村村民高顯斌,掩飾不住臉上的笑容。
藍莓果 美山頭
九龍村的大巖湖畔,是湖北藍之美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400畝藍莓基地,種植的“藍美1號”是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國際農業協會聯盟評定的“全國十大好吃藍莓”,進入豐產期后,每畝最低產量為1000公斤,最高可達2000公斤。科研人員還發現,“藍美1號”的花色苷及花青素成分與歐洲越橘完全相同,有極高的提取價值。
2022年5月,首批280畝“藍美1號”在此試種成功。經檢測,新鮮藍莓無論果品的產量、果徑、甜度、酸度都達到優質程度,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光采摘。
“這堅定了我們在嘉魚高鐵嶺扎根的信心。”公司總經理張偉介紹,大巖湖基地主要以“藍美1號”示范性種植為主,輔以其他優質藍莓品種,種植時施用綠色天然有機肥料進行土壤改良,并引進先進的智能化灌溉系統,最終成為集品種展示、種植示范、農技培訓為一體的藍莓種植標準化示范園。
(通訊員 彭翠楠 陳明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