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記者劉國華、宋文虎、焦姣、特約記者徐大發報道:3月16日,華能通山南林21.6萬千瓦光伏復合發電項目現場,一根根水泥柱“頭頂”光伏電板有序排列,蔚為壯觀。
“上面發電,下面發展農業,可實現雙重經濟效益。”項目經理許強強介紹,預計5月份并網發電,首年發電量可達 3.4億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同步推進的還有通山曉泉10.5萬千瓦和楊芳林10萬千瓦農光互補項目。
光伏發電,通山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先前建成的中廣核通山大畈光伏電站(含二期)、104座村級光伏電站等都在正常運行中,去年共發電3億度。
通山屬于典型山區縣,發展工業優勢不足。近年來,通山創新發展思路,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源條件,大力發展新型能源產業。截至去年,通山新能源產業總裝機規模達40萬千瓦,實現發電4.8億度。
初春的大幕山,野櫻花次第開放,風電輪不停旋轉。2019年7月,裝機容量為5.8萬千瓦的風電站在此并網發電。
“一座風輪轉一圈產生2.6度電。”該風電場相關負責人說,去年發電1.1億度。
利用風能,通山經驗豐富。早在2007年,就建成了內陸地區首座高山風電場——九宮山風電場。
建設國家新型能源之都,通山從未放慢腳步。
通過多年不間斷努力,投資近百億元,裝機容量140萬千瓦的大幕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于今年2月16日正式動工。
“正抓緊推進17.8公里專用公路建設。”項目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
同時,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洪港抽水蓄能項目已列入省“十六五”中長期發展規劃,現已完成項目外部制約因素排查和生態紅線調整。
水可蓄能,亦可直接發電。通山現有水電站48座,年發電量約8000萬度。
“最終目標是建設千萬千瓦級新型能源之都。”縣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說,實現這一目標,要“核蓄風光儲”一體化推進。
近些年,通山堅持做好大畈核電廠址保護、科普宣傳等,目前該廠址被列入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廠址保護目錄,只待“內陸核電恢復建設”政策到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