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得分為91.93,分別比2020年、2021年提高12.74分、0.93分。”日前,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隨著“城管月考”的持續深入推進,我市城市管理市民滿意度測評結果呈連年上升趨勢。
據介紹,市民滿意度測評是“城考”的重要組成部分,采取第三方電話(027—12304)隨機調查的形式進行,調查對象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30人,其他群眾代表140人,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人民群眾的口碑,就是檢驗城市管理工作好與壞的標準。”市城管執法委負責人解答群眾滿意度上升背后的努力。
(資料圖)
厚植“為民情懷”——
“為人民、為發展,高站位、高標準,全覆蓋、全時段,嚴考核、嚴獎懲。”2020年9月,咸寧正式啟動“城管月考”,市委主要領導明確提出城市管理總要求。其中,“為人民”放在首位。
“城管月考”就是風向標,充分發揮著指揮棒作用。全市城管部門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對照每月問題清單抓整改,并樹立起全生命周期理念,掀起一股“補短板、惠民生”熱潮,“城市雙修(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力度空前。
以中心城區為例,2022年共投資3.16億元,綜合改造銀泉大道等7條主次干道,建成街頭游園18個,成功打造“一河三線七節點”夜景照明工程等,群眾生活環境明顯升級,幸福感節節攀升。
強化“精益求精”——
淦河大道市總工會附近的“我愛咸寧”主題藝術涂鴉墻,過去是一面破舊的圍墻,市城管執法委聯合咸寧職院師生畫上咸寧元素,并給一旁的行道樹裝上圍樹椅。路過的市民可以坐下來邊休息,邊感受咸寧風情。
我市像這樣致力于精細化管理的例子還有很多。如為避免人行道地磚縫隙濺起臟水弄濕市民的鞋褲,改用印花水泥;為避免行道樹碰到過往市民的頭,及時修剪枝丫或改換樹種……
“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以創文為契機,我市圍繞市容市貌開展了“飛線”、擁堵點、違法建筑等系列綜合治理,破解了一批“城市病”。
確保“見事管事”——
繼開展“煙頭革命”之后,市城管執法委又提出“用持家的理念當好城市管家”,要求全體員工把城市當家管,把城管當家愛。兩者的目的都是要確保大家做到“見事管事”。
“某路段路沿石破損,請相關單位關注……收到,馬上處理……已處理。”眼下,隨著城管執法體制改革的深化,城管系統已建起相互告知、案件移送、聯合執法、信息共享等工作機制,井蓋、護欄、無障礙設施等涉及安全的事項接案后三小時內就可恢復。
2022年度,市城管執法委被住建部評為鞏固深化“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表現突出單位。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當前,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腳步加快,只有堅守群眾立場,更加用心用情用力為民管好城市,才能交出群眾“更加滿意”的答卷。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敏 通訊員 趙麗紅 耿瀚涢 鄭世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