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街頭,市民的養犬行為越發規范,文明養犬意識逐步增強。為何在半年多的時間里發生如此大的改變?近日,記者和文明觀察員一起看變化、找原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變化喜人——
流浪狗少了,遛狗牽繩的人多了
“小區群里的物業管家常會提醒養犬的家庭及時做好登記,商場入口處有禁止寵物入內的語音播報提示,就連走在大街上都有志愿者上前溫馨提醒牽好寵物。”說到不文明養犬問題整治帶來的變化,家住咸安區文筆路的汪靜津津樂道。
“經過宣傳、清理、整治,轄區流浪犬問題得到了有效控制,不文明養犬行為也有了較大改善。”咸安區永安街道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從去年7月18日開始,他們對轄區內的流浪犬進行專項治理,成效顯著。
經過整治,居民文明養犬意識增強,犬只傷人事件明顯下降。執法人員也表示,在近期的巡查中,養犬不登記、遛犬不拴繩、犬糞不清理等不文明養犬行為愈發少見。
市民張佳夢說:“過去上下班路上總會有幾只流浪狗尾隨,有時甚至擔心被咬,現在再沒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還經常在路上看到相關巡邏執法的車輛和人員,安全感十足。”
市民徐銳表示,不文明養犬集中整治后,遛狗牽繩的人明顯多了,不管是在小區還是在公園,遛娃的心情都比以往更輕松。
措施給力——
組建整治專班,加強入戶宣傳
流浪犬惡意傷人,寵物狗吠叫擾民,犬只不免疫、不登記……如何讓這些“惱人”的問題迅速得到改善?
據了解,自去年7月中旬不文明養犬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咸安區各街道辦第一時間召開會議、組建專班、部署工作。在轄區,入戶排查實現全覆蓋,全面掌握居民養犬信息,并對照居民養犬名單,逐一上門入戶宣傳政策、告知要求、簽訂文明養犬承諾書,號召居民對不文明行為進行自查自糾。
同時,在專業團隊的配合指導下進行安全、規范的流浪犬抓捕收容,建立規范臺賬。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溫泉、浮山、永安“三辦”陸續圍捕市區流浪犬近500只。其中,有主寵物犬經社區證明被認領“回家”,部分犬只由轄區居民認養,部分轉交愛心人士喂養,余下的在收容點集中圈養。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咸安各個社區也在持續開展關于文明養犬的宣傳。電梯里的文明養寵電子宣傳海報、樓道里關于文明養犬的溫馨提示、綠地中央的文明養犬提示牌、微信群里關于規范養犬的通知等等,隨處可見。
各街道辦事處均表示,下一步將加大對隨意遺棄犬只行為的查處,并探索更專業有效的收容管理方案,進一步規范文明養犬管理工作,保障居民出行人身安全。
長效施策——
規范養犬有《辦法》,文明養犬有制度
“這條沒有牽繩的狗是您家的嗎,不牽繩的話很不安全的。”3月16日,福星城小區一居民正在樓下草坪上牽繩遛狗,旁邊一條體型較小的花狗一路跟隨。溫泉街道綜合執法中心工作人員徐偉見此情景,立即上前提醒。
“專項整治啟動前,我們轄區確實存在不少不文明養犬行為。隨著專項整治不斷推進,不文明行為減少了,相關糾紛、案件也少了很多。”徐偉表示,深入小區、深入商超等公共場所進行宣傳勸導是今年整治的重點內容,執法中心將繼續加強日常巡查監管整治力度。
3月7日,市公安局起草了《咸寧市養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發布了公開征求意見公告,進一步規范我市養犬管理體制,規范市民養犬行為,建立養犬規范化管理長效機制。
“我也喜歡小狗,但對那些縱容狗狗放飛自我、肆意撒歡的行為實在是不能忍,嚴重影響了周圍人的正常生活。”市民紛紛建議,想要管好狗,首先要讓狗的主人養成文明的意識,做一個合格的主人。
觀察員手記:
狗狗雖可愛,飼養需文明。我市開展不文明養犬整治后,不文明養犬的現象少了,市容市貌得到了改善,鄰里關系也變得更加和睦。
宣傳文明養犬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唯有全民參與,攜手推進,齊抓共管,長效治理,才能營造一個更加良好的居住環境,促進城市文明加快提升。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婉瑩 文明觀察員 錢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