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銀行是弱勢群體?
銀行是弱勢群體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1、銀行的性質決定了它的自然脆弱性。由于貨幣和信貸的固有脆弱性,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銀行也是脆弱和不穩定的。從全球來看,銀行不僅是金融風險和不穩定的集合體,也是經濟風險和不穩定的載體。大量企業和個人通過銀行將自身風險轉移到銀行,獲得資金支持,自然最終銀行成為經濟風險和經濟不穩定的載體。同時,由于銀行和客戶之間廣泛的社會關系網絡,一旦網絡上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在銀行引起連鎖反應和危機,進一步加劇銀行固有的脆弱性。
2、銀行與各種風險有著內在的緊密聯系。在市場化環境下,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信息的不均衡性和委托代理關系沖突的客觀性可能會給銀行帶來風險。在中國,許多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產權不清,缺乏財務硬約束機制,盲目擴大規模,只考慮盲目借款,很少考慮資金成本和還款能力。然而,中國的金融體系由銀行主導,間接融資遠高于直接融資,不止一家企業的融資來自過度依賴銀行信貸的銀行系統。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把目前實體經濟遇到的困難,特別是融資難、融資貴,歸咎于缺乏銀行的支持。
3、中國尚未形成銀行獨立經營的市場環境。一方面,在嚴格控制下,銀行的行為受到嚴格限制。利率定價應遵循利率政策的要求,信貸供應應滿足存貸比指標,經營擴張應服從資本充足率,銀行只是政策的執行者。另一方面,銀行經常受到各種干擾。根據審計署的報告,很大一部分地方政府債務來自銀行的貸款。很多時候,面對擁有巨大資源的地方政府,銀行經常陷入兩難境地。
4、銀行面臨發展和轉型的巨大挑戰。特別是近年來,銀行的市場競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互聯網公司紛紛進入金融業,資金融資和支付活動越來越多地通過銀行的外部體系進行,社會直接融資的比例逐漸增加,渠道和融資脫媒的步伐逐漸加快,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重要性正在下降。隨著市場準入的不斷放寬,銀行出現了大量的國內法人實體,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不斷涌現,各種金融和非金融機構正在進軍銀行業務。競爭對手和競爭格局的變化,雖然不是生死攸關,但可以用內外部的困難來形容。
因此,在全球經濟發展陷入危機、國內經濟趨于平緩的情況下,像銀行這樣的周期強勁的行業很難獨善其身,一方面,銀行利潤增速下滑,另一方面,銀行不良貸款大幅上升。這實際上是銀行體系為國家經濟下滑和產業的結構調整買單。
造成銀行弱勢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一、外部因素
1、經濟周期正在下降
銀行依靠實體經濟的發展。自去年11月以來,央行兩次降息降準都表示,中國經濟周期已進入下行期。實體經濟疲軟影響了銀行的存貸款業務,這是銀行經濟疲軟的主要原因。
2、市場環境的變化
為了配合產業的升級,資本市場結構的優化一直在進行。在此之前,新中國十條提出,保險要在國民經濟發展的融資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也就是說,本質上,未來會有很多市場貸款,銀行貸款將不再是唯一的一個。
3、互聯網金融的崛起
最重要的是互聯網金融的崛起,一方面,貨幣基金分散了銀行的存款;另一方面,互聯網的P2P理財分散了流向銀行金融產品的資金。此外,阿里、螞蟻金服等人正在搶占銀行的貸款市場份額,互聯網金融的崛起成為銀行最大的競爭對手。
二、內部因素
1、存錢爭取利息的戰爭
3月1日,央行降息,銀行的存錢戰和爭取利息戰硝煙彌漫。目前,銀行有四大陣營將利率上調1.1至1.3倍不等。銀行之間為省錢而戰,為利益而戰,是其內部擔憂之一。
2、不良貸款增加
2014年上半年,中國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694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023億元,超過2013年不良貸款增加992億元。同時,2014年上半年,五大行不良貸款核銷同比增長超過100%,銀行不良貸款的增加是一顆巨大的“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