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咸寧網訊 記者馬麗婭報道:“以前,這片林中全是密密麻麻的芭茅,容易引發山火,如今就要成為花海了,漂亮著呢!”3月15日,崇陽縣銅鐘鄉清水村七彩藥王谷里,52歲村民劉艷中感慨。
她的身后,一棟棟木屋別墅格外“吸睛”,仔細一看,木屋四周種滿了芍藥、牡丹,正含苞待放。
“這里6000多畝林地,全部套種了藥材,還能通過芍藥、牡丹、金銀花、菊花等各種中藥材相繼而至的花期,培育‘花經濟’美麗產業,從而帶動鄉村旅游。”銅鐘鄉黨委書記秦鳳仙介紹。
既要守林護綠,也要用林活綠。近年來,崇陽積極盤活森林資源,通過培育林下經濟,向林地要產出、向空間要效益,實現經濟效益長短結合,進而以短養長,實現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
天城鎮寺前村,曾經連片的荒山已被改造成油茶基地,成為該縣打造的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林業特色產業基地之一。“目前基地已栽種了6000畝油茶,茶樹下面套種了黃精,做到寸土必用。”鎮干部羅秋花介紹。
港口鄉畈上村愚公嶺,有著全縣最大的連片石漠化荒山,總面積近2萬畝。近年來,在該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村民龐余良等人向石漠化荒山宣戰,1.5萬畝石漠化荒山變成經濟林。2020年,村民龐四明又將經濟林承包,套種黃精、白芨等中藥材,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多贏。
除了“林+藥”,崇陽還有“林+油”“林+茶”“林+果”等多種林下產業模式齊頭并進,積極向“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方向發展。該縣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將國土綠化和林長制與全域生態旅游、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持續釋放改革“紅利”。
依托山水林泉優勢生態資源,崇陽先后建成柃蜜小鎮、野櫻天堂小鎮、雷竹小鎮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鎮;圍繞國家“雙碳”發展規劃,積極探索發展碳匯林業,全縣已規劃發展碳匯林37萬余畝,按照目前碳匯市場價格行情,預計每年可帶來上千萬元的碳匯收益。
“青山果然不負人,如今在‘花海’里做事,收入遠比以前在外打工賺得多。”青山鎮水庫村村民陳高良說。6年前,他回鄉在林間套種黃精,去年收益達10多萬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