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葛利利 通訊員 余婭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春暖花開,漫山遍野的鮮花惹得市民們紛紛出游賞花。在溫泉中心花壇(萬順達商業街)附近,一處“移動花攤”也迅速火出圈——61歲的張曉紅與色彩鮮艷的手工花和手工制品在人來人往的街邊顯得格外奪目,不少居民向她提前預約購買專屬定制,網絡上也有了她的小粉絲。
“原本只是個愛好,沒想到大家這么喜歡,接下來,我會制作更多有意思的手工品,來售賣這些美好的小玩意。”張曉紅說。
觀看短視頻學做毛線花
61歲阿姨有了新愛好
五顏六色的鮮花、靈動的“卡通發卡”、可愛的“娃娃”……在萬順達商業街旁一個巷子里,記者見到了忙碌的張曉紅和她的“移動花攤”。只見她正耐心地向過往市民介紹著她的鉤織品,一把黑傘和一個小推車就是她的“移動花攤”,上面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手工花和手工制品。
“我有一定的基礎,不過做毛線鉤織的小玩意,是最近學會的。”張曉紅笑著說。原來,年輕時張曉紅就喜歡打毛衣,憑借著精湛的打毛衣技術,張曉紅退休后便在溫泉開了一家“微雨辰風”毛線店。一邊賣毛線一邊打毛衣售賣。后來打毛衣的人少了,毛線生意漸漸淡了。2021年9月,她突然看到了一朵用毛線鉤織的鮮花,她就想著用毛線鉤織手工花來展示,吸引大家買毛線。
好學的張曉紅說干就干,她從網上找到教學視頻,從最簡單的花瓣開始學起,她一步步摸索出了毛線花的鉤織方法。慢慢地,她的鉤織手法越來越嫻熟,花樣也越來越多了,現在隨手便可鉤織出形態逼真的幾十種花朵。
退休老人變身“巧手阿婆”
“移動花攤”受年輕人喜愛
“剛開始鉤織的毛線花很受大家的喜歡。”張曉紅介紹說,毛線花鉤織好后,她放在毛線店內給大家參觀學習。后來,張曉紅發現年輕人都喜歡小玩意。于是,她嘗試著用毛線鉤織頭花、發卡和一些萌萌的小動物……漸漸地她的家里和店里擺不下了,張曉紅就購買了小黑傘和小推車,將鉤織好的發卡、頭花別在小黑傘上,毛線花放在小推車里,組成“移動花攤”在街頭巷尾開始售賣。
在張曉紅的“移動花攤”里,記者看到了熱情的向日葵、含羞的郁金香、嬌艷的玫瑰,形態栩栩如生,花瓣和葉子上的紋路也特別有立體感。在她的巧手搭配下,這些“鮮花”顯得非常逼真,令人眼花繚亂,不仔細辨認,則很難看出是手工鉤織的假花。而黑傘上,櫻桃發圈、兔子發卡、芭比娃娃……讓街頭巷尾也變得生動美麗。
“阿姨,給我一對發卡。”“阿姨,這朵花怎么賣?”不少愛美的年輕女子,隨手購買發卡和花朵送給自己和家人。
短視頻分享“手工制品”
一起感受鉤織美好
“街上一個阿姨,織的發卡栩栩如生,各種花朵更是一級棒……”口口相傳的稱贊讓張曉紅的手工制品名聲大噪,張曉紅的晚年生活也變得忙碌起來。不少居民特意前來找她制作花束,但每逢雨天,張曉紅也無法出攤,這讓她犯了難。
為了讓大家感受到鉤織的美好,張曉紅想出了一個辦法,自己開設了短視頻賬號,她利用晚上和雨天的零碎時間在家鉤鉤織織,再將視頻發到網絡上。“沒想到效果還不錯!”網絡上的熱度持續走高,張曉紅的粉絲數量也噌噌地上漲,不少粉絲還私信張曉紅想要定制手工制品,這讓張曉紅多了一份信心。
“特別是三八婦女節等節日,來找我預訂花束的粉絲很多,按照他們的要求,我加班加點也要給他們完成。”張曉紅笑著說,如今,天晴時她會帶著推車和傘來到萬順達商業街附近巷子里出攤,她也呼吁喜歡的粉絲都可以過來看看,不僅為了賣一束花,更是追求生活的美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