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新能源市場的內卷程度一點不遜色燃油車市場。2023年車市的第一個故事,從特斯拉降價開始。這也引發了一系列市場連鎖反應,問界、小鵬、蔚來等車企相繼跟隨降價,新能源汽車市場新一輪爭奪戰正在開啟。
在此背景下,智己旗下的首臺SUV——智己LS7迎來上市。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12月開啟盲訂,新車目前的累計銷量已超過12000輛!這是一份十分亮眼的成績,下面就來看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吧!
“另辟蹊徑”的產品思路
對于造一輛SUV,不同的品牌有著不同的解法。像如今最流行的做法,就是塑造一個方方正正的霸氣外觀,然后把內飾盡量地家電化,用“大彩電、大冰箱、大沙發”填充富裕的座艙空間。從第一款車型智己L7就不難看出,智己這個品牌走的不是隨波逐流的產品思路。在第二款車型智己LS7上,圍繞視野、空間、駕控這三個層面,智己把產品玩出了新花樣。
首先,當你拉開智己L7的無框車門時,映入眼簾的是穹頂前擋風玻璃和半幅方向盤。這一設定,在新一代特斯拉Model X上曾出現過。其目的很簡單,讓駕駛員視野更開闊。在參數上,智己LS7的前穹頂玻璃面積與特斯拉Model X一樣,都是2平方米。而前縱向視野,LS7是106度,Model X為105度。在工藝上,智己LS7的前穹頂玻璃引入國產大飛機C919航空玻璃的部分工藝和特種設備。另外,這款前穹頂玻璃采用了三層鍍銀技術,并配備漸變隔音隔熱膠片。如果你實在怕曬,智己還準備了物理遮陽套裝。
在前穹頂玻璃下方,是一個半幅式方向盤。目的也是一樣,將對駕駛視野的侵占降至最低,增強駕駛沉浸感。智己給它取名叫:“YAT巡航型半幅方向盤”,似乎是在“致敬”特斯拉的Yoke半幅方向盤。如果實在用不慣半幅方向盤,智己LS7也可以選裝常規的方向盤
其實,智己L7配備的AKC后輪主動轉向系統,可以幫助駕駛員在使用半幅方向盤時,更加從容地進行調頭和轉彎。但可惜的是,智己LS7上并未搭載這項配置。據了解,智己LS7未來將通過可變轉向比的技術,來提升半幅方向盤的操作便利性。
開闊的視野,基本上是前排乘客的專屬,但后排乘客同樣不能被冷落。作為一款五座SUV,換成別家企業的后排,往往是被一筆帶過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往往是給后排乘客足夠的腿部和頭部空間即可。實在不行,就換兩個航空座椅,再加兩個小桌板和腿托,舒適性配置就算是拉滿了。
但相比之下,智己LS7就選擇了另辟蹊徑。首先來看這款車的硬件底子:車輛的長寬高分別為:5049mm、2002mm、1731mm,軸距3060mm——整體尺寸居然比蔚來ES8(5022mm、1962mm、1756mm和3010mm)還要大上一圈。顯然,LS7完全可以塞進六個、七個座椅,但智己最終還是選擇了大五座布局。
據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的介紹,智己工程師把后排座椅和后橋之間的偏執位置進行優化,目的是讓乘坐者更靠近車輛的重心,這樣一來懸掛的震動和車輛橫擺所導致的晃動幅度,也會相應降低。讓乘坐更加舒適,更不易暈車。
很難得,有一家汽車廠商會在廣告片中著重展示一位父親單獨帶孩子的場景在此基礎之上,智己LS7展示了對空間的理解:不是無腦大,而是靈活多變。在右后排位置,智己LS7塞進去了一款121°零重力角的座椅。通過車門扶手上的按鍵,可以一鍵進入零重力浮感模式。這時副駕會被完全折疊,借助超長滑軌折疊推入最前端,為后排騰出寬敞的空間。然后,后排座椅會調整到121度零重力坐姿,變成“三座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智己LS7的后排左側座位,其實就是普通的五座車型座椅。即可以用于放置嬰兒座椅,也可以將其推倒以后,騰出空間放置漁具、漿板、高爾夫球包等超長物體。
不過,一看到“大沙發、大彩電”的布局,很多人可能腦海里已經把“駕控”兩個字排除在外了。對于智己來說,駕控才是它的主菜,上面那些都是前菜。從架構上,智己LS7與上一款車智己L7同為iO原點純電架構,所以也延續了智己品牌的駕控基因。智己LS7搭載空氣懸架,采用更輕量化的前雙叉臂后多連桿式獨立結構。供應商方面,LS7由德國大陸提供空氣彈簧、德國倍適登提供DampTronic電控減震器、意大利布雷博提供制動系統。
除了硬件方面,WAE威廉姆斯前瞻工程團隊繼續為智己的第二款車智己LS7進行調教。按照官方的說法:不僅保留如履平地的爽快(優良隔振性能),更利用CDC電控阻尼控制消除常規空氣彈簧車型的漂浮晃動的感受,打造符合智己品牌駕控調性的中大型豪華SUV。
在一臺長5米的純電SUV上玩駕控,這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事情。至于智己LS7的真實操控感受,我還是等試駕過之后,再為大家做分享吧。
三歲看老,智己明年的關鍵一戰
伴隨著第二款車型智己LS7的亮相,智己也即將在2023年進入到了品牌的第三年。“俗話說三歲看老”,在這個階段下,當年的蔚來都已經準備沖刺IPO了,小鵬也開始上量了。
對于打開銷量市場這件事,智己內部似乎是找到了一些短期的對策。劉濤表示,“關于如何解決品牌曝光度和美譽度的問題,是我們團隊目前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智己管理層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讓品牌‘破圈’。在自媒體為王的時代,以前的很多玩法和傳播鏈路有些輕敵了。疫情不是借口。我們團隊在做‘破圈’的思考,跟快消等行業學習,做更有深度的跨圈實踐。”
營銷手段只是短期的刺激,對于智己來說,除了不斷推陳出新之外,更重要的還是把其長期堅持的品牌核心打穿——“駕控”。在溝通會上,智己放了這么一張圖:X軸,左側是產品聚焦,右側是用戶聚焦;Y軸,向上是駕控體驗,向下是日常生活體驗。由此劃出了四個象限,四塊區域,“蔚小理”主要集中在第四象限,用戶聚焦和日常生活體驗的結合。而BBA則集中在第二象限,駕控與產品的結合。
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時,智己認為找到了“相對空白區域”,即駕控體驗+用戶聚焦。劉濤進一步解釋稱,“我們要尊重駕控體驗。跟傳統的OEM相比,我們更加注重用戶聚焦,這個地方本來就是市場空白,而我們有競爭優勢。”而他所說的優勢,是源自上汽集團的優勢傳承,也就是對于產業制造、質量控制、供應鏈、底盤、動力、操控方面的理解。“上面的空白加上這樣一個優勢,很容易成為差異化競爭的長板、品牌塑造的長板。”
對于打“駕控”這個方向,劉濤是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他認為 “主打駕控”的路線是正確的,接下來就讓時間證明一切。他還舉例,“10年前,大眾主打TSI+DSG黃金動力組合之初的市場反饋也并不積極,油耗不理想、還燒機油;但在堅持了6年之后,一炮而紅。”
雖然從智己LS7的產品亮點看,零重力座椅加強了舒適性的標簽,雙激光雷達加強了智能化的標簽,但底子里它依舊希望成為“放蕩不羈”的駕控選手。
“如果我們從品牌定位的角度說,只能留一個最核心的價值,那必是‘操控’。智己汽車“駕控天花板”的標簽必須有,而且長板必須特別長。”在總結時劉濤說道,“我們希望,成為‘電動車中的寶馬’或是‘電動車中的保時捷’。”
總結
作為上汽的一號工程,智己LS7用零重力浮感座椅、106度的超廣角玻璃穹頂打造豪華座艙,展現了媲美MVP車型的舒適性。底盤方面更是搭載了一眾一流供應商的硬件,成就頂級駕控質感,可以說產品實力幾乎沒有短板。對于追求品質體驗的消費者而言,確實很難不心動。那么它會成為你選擇中大型SUV車型中的選項之一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