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數年新冠疫情后,各地市民更體會到保養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為進一步了解大灣區各地市民對身心健康保障的需求,富衛香港(「富衛」)早前進行的《大灣區健康保障調查》(注一)結果發現,內地廣東省九市居民相對香港及澳門市民,在三地中最為重視身心健康保障,且對醫療危疾保障的需求最為殷切。高達六成半內地受訪者料未來十年醫療支出大增兩成或以上,更有四成人預料情緒相關治療是主要開支之一。
是次調查于2022年9月大灣區11個城市進行,訪問了共2,410名市民,包括500位、102位及1,808位分別來自香港、澳門及內地九市、年齡界乎18至60歲的人士,以了解他們如何為自己及家人訂立健康保障計劃,特別是有關危疾及醫療方面的支出,結果重點如下:
(1)六至七成半人認為未來醫療開支壓力大料重疾治療及復康成主要開支來源
-預算未來醫療支出龐大:整體而言,三地受訪者預計未來十年,家庭的醫療支出增幅將為自己的財政增添頗多至非常多壓力。三地分別約有六至七成半人預計,花在自己、子女及家人的自付醫療支出,在未來十年將大幅增加兩成以上,而三大主要開支預計將會是門診住院及檢查費用、危疾/嚴重疾病(如癌癥,心臟病及中風等)的治療費用;以及疾病復康相關支出(如聘請家庭看護,物理治療,中醫調理及購買營養品等)。
-就最關注的健康保障項目而言,三地受訪者(香港:82%;澳門:77%;內地:68%)同樣最關注健康保障是否可全數支付醫療支出(如檢查費用、手術費用、住院費用及藥費等),及不設分項賠償限額。其次港人(67%)及內地受訪者(64%)同樣較關注健康保障是可否涵蓋多種危疾如心臟病、中風及癌癥等,及投保時未知的已有疾病;相對澳門受訪者(55%)則較著重保險公司服務是否全面(如理賠程序是否簡單及包括出院免繳費等服務)。
(2)逾七成內地受訪者會主動購置醫療或危疾保險,健康保障意識三地中最高:
-三地受訪者普遍認為現時政府醫療政策未能覆蓋所有醫療開支,因此需安排額外健康保障以填補保障缺口及應付突發醫療開支。當中,高達百份百(100%)內地受訪者認為健康保障(包括醫療保險及危疾保險)對他們而言是重要或非常重要,是三地受訪者中對健康保障最為重視的地區;
-由于對未來財政感到壓力,內地受訪者最常用應對醫療需要的方式除了是從儲備中調動現金(76%),更會未雨綢繆,購置醫療保險(72%)或危疾保險(70%),保障意識明顯較香港及澳門(55%-66%)的受訪者為高。
(3)高達九成內地受訪者認為健康保障應涵蓋精神及情緒健康,需求較港澳高:
-近四成(38%)內地受訪者預計與精神/情緒相關的治療或復康支出(如接受精神科醫生治療或情緒輔導服務等),是未來的主要自付醫療開支,較香港及澳門(22%,24%)高出近一倍;
-同時,高達90%內地受訪者認為覆蓋精神及情緒健康的保障計劃(例如輕微抑郁癥、焦慮癥、創傷后壓力癥(PTSD)及精神分裂癥等),是頗重要及非常重要的保障項目,相對港澳(75%,87%)受訪者更重視精神健康保障。
就是次大灣區調查所見,三地市民對健康保障的關注度日漸提高,當中尤其以內地居民對健康保障的意識最高,反映殷切需求,同時亦對精神健康保障最為重視。
富衛香港及澳門首席產品總監余栢堅表示:「社會經歷持續數年的新冠疫情,加上大灣區人口急劇老化,令大眾深切體會身心健康保障的重要性。作為致力成為市場上領先的保險公司,我們希望透過是次調查更緊貼市民于健康保障方面的狀況及關注事項。事實上,善用醫療保險及危疾保險,除可為未來醫療需要作儲備外,更可大大減輕個人或家庭就突發及未來醫療開支引致的心理負擔,成就更健康的生活。」
「富衛一向重視客戶健康保障,緊貼客戶不同需要,因此富衛經常成為業界先行者,包括早前突破香港傳統,成為首家把精神健康保障概念融入醫療保險中的香港保險公司(注二),由內至外,關顧客戶身心全面的需要。」余栢堅續指。
注一:
這次調查由富衛委托市場研究公司KantarHongKongLimited進行,合共訪問了2,410名分別來自香港、澳門及廣東省九市(包括深圳、廣州、東莞、中山、佛山、珠海、惠州、江門及肇慶)的成年人。除澳門以街訪形式進行外,其余城市均以網上問卷進行。
注二:
于2022年9月30日由富衛與本港主要保險公司之醫療保險所作出的比較,富衛為香港首家保險公司推出精神科醫生門診診癥/臨床心理學家診癥權益、每日住院現金權益、住院后精神科醫生門診診癥/臨床心理學家診癥權益、休養權益及每月現金權益(自選權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