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市統計局通報2022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2022年,面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超預期因素沖擊,全市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市經濟破難應變穩增,主要經濟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
根據市州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2年全市生產總值1875.5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49.46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739.23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886.87億元,增長3.1%。
(相關資料圖)
農業豐收向好
我市成功應對夏季高溫熱害、伏秋連旱等不利影響,農林牧漁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448.14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農業總產值223.96億元,同比增長4.5%。
全市糧食總產量118.70萬噸,連續10年穩定在110萬噸以上。蔬菜及食用菌產量同比增長3.4%,水果(含果用瓜)增長2.8%,豬、牛、羊肉產量分別增長3.4%、4.3%和13.3%。全年茶葉總產量8.96萬噸,同比增長14.6%。
工業穩增添勁
全年工業實現增加值635.7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分別比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快1.2和2.4個百分點。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36個大類行業中有22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增長面61.1%。
重點行業拉動強。紡織,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1.5%、24.0%、30.5%和45.8%,合計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個百分點。
投資穩中求成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2%,高于全省2.2個百分點。
產業投資齊頭并進。全年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5.4%、19.6%和15.5%,呈齊頭并進之勢。
結構投資優化向好。全年工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建筑、安裝工程投資,民間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9.6%、13.7%、7.6%和7.0%,且占全市的比重較穩定。
消費克難穩增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2.34億元,同比增長3.9%,增速居第1位,全省領跑。
行業同步增長。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是消費鏈條的重要環節,對市場信心提振缺一不可。全年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全口徑銷售額(營業額)同比分別增長8.7%、4.4%、5.4%和4.8%。
城鄉同頻發力。全年城鎮、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44.51億元、267.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3.6%,城鄉發展速度較均衡,共同發力助力增長。
必需類、升級類消費同向發展。全市限額以上單位吃穿用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0.6%,妝品類、金銀珠寶類、文化辦公用品類、書報雜志類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9.0%、13.6%、16.9%和24.4%。
外貿穩步前行
全年全市進出口總額122.2億元,同比增長32.3%,增速高于全省17.4個百分點。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7856萬美元,同比增長51.5%。?
要素保障有力
金融市場平穩,發展有助力。2022年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129.38億元,比年初增加228.32億元。貸款余額1663.09億元,比年初增加186.90億元。
優惠政策落地,發展享紅利。全市辦理留抵退稅 25.74 億元,減免“六稅兩費”1.51 億元,為制造業中小微企業辦理延繳稅費9.02億元,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1.05億元,用真金白銀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
民生環境平穩
就業大局穩定。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8%,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物價溫和可控。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低于3.5%控制線,漲幅溫和。
民生保障有力。全年民生支出246億元,同比增長13.9%,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78%,疫情防控、社保救助、人才就業、安全生產等政策全面落實。
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全年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別增長6.6%和8.0%,與經濟實現同步增長。
(記者 周陽 通訊員 雷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