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新都市·人文印象”港臺滬蘇青年短視頻創作比賽頒獎儀式順利舉行。由于疫情影響,頒獎儀式采用港、臺、滬、蘇連線方式進行。此次活動設一、二等獎各2名,三等獎、優異獎等若干名。我省共有5部作品獲獎,臺灣女生黃俞寧創作的rap音樂作品《南京》獲得一等獎,講述康凱翔、楊越兩岸婚姻愛情故事的作品《跨海而來》獲得二等獎,《遇見宿遷》、《一鹿有你 并肩而行》、《蘇式生活》等三部作品獲優異獎。
此次活動由香港“就是敢言”青年評論員社團連續第二年舉辦,今年邀請了在江蘇創業的臺青新媒體企業潮流新秀多媒體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的丙火文化共同主辦。賽事完全以網絡點擊數、點贊數、轉發數和評論數等為評判標準,契合年輕人“自己作主、人氣為王”的特點。共有42部作品參與預選,30部作品入圍,其中江蘇入選8部,作品以“都市印象”為主題,從兩岸婚姻群體、臺生實習、臺青創業、臺胞安居等角度,集中展示臺青在蘇求學、工作、生活的良好風貌及積極融入在地發展的良好態勢。所有參賽作品分別在抖音、bilibili、Youtube、Facebook、Tiktok平臺同期上線。經過十多天網上展示PK,獲得超570萬播放瀏覽量,點贊超過8萬次。
江蘇省臺辦副主任封志成在頒獎儀式致詞時表示,本次大賽,是港臺滬蘇四地聯手開展活動的新嘗試,打造了深受臺青歡迎的新平臺、新樣式。活動主題聚焦、鮮明,以人文視角,體現人文情懷,形式新穎,覆蓋面廣。他希望網絡短視頻大賽能夠持續辦下去,爭取影響更大、效果更好,同時希望更多臺灣青年踴躍參與、主動融入,并表示,江蘇省臺辦將一如既往積極參與、提供支持。
活動的發起方,香港資深評論員、“就是敢言”副主席吳志隆表示,香港、臺灣及內地之間長期來往頻繁,港、臺兩地的年輕人中又有很多前往更廣闊的大陸尋找機會,雖說各地差異明顯,但年輕人之間在人文、環保等方面的觀念卻頗有很多相似之處,多有相互認同,這種價值上的相向而行在當前的形勢下尤為可貴。
出席頒獎儀式的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嶺南大學協理校長劉智鵬認為,無論外部形勢如何,兩岸、港臺民間的交流需求一直都很旺盛,相信隨著防疫政策的放開和調整,這種旺盛的需求很快就會化為行動,短視頻比賽其實也是一種預熱,透過年輕人的眼睛和鏡頭,提前欣賞這些“熟悉的陌生人”。
另據悉,隨著各地疫情趨緩和防疫政策放寬,主辦方還將嘗試將活動由線上轉向線下,創造更多讓港、臺、滬、蘇年輕人直面交流的機會,帶來更為精彩的作品和見解觀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