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3日,是秋分,也是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的豐收節與往年不同,因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號角已經吹響,在此背景下,恒昌助力酉陽“桃花源”從貧困到共富,走出了一條“桃源新路”,讓這里成為令人向往的“詩和遠方”。
北緯35度的“桃源新路”
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你心中,一個在重慶酉陽……
酉陽位于“物聚精華”的北緯35度,這里桃林夾岸,田園幽靜;這里綿延如帶,層層片片的梯田古樸秀雅;這里也是央視大型紀錄片《輝煌中國》第五集首個鏡頭的取景地。
但在10年前,村民見種稻不賺錢,全外出務工了,超過40%的梯田雜草叢生,荒無人煙。而當地頗具歷史特色的花田貢米只能被阻隔在云霧繚繞的群山峻嶺。
提到花田貢米,頭戴斗笠的花田鄉何家巖村的村民冉紅兵自豪地說:“這貢米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在明永樂年間,土司冉躍龍用花田所產大米進貢永樂皇帝。后皇宮特頒旨:今后花田所產之米為貢米,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長期以來,花田貢米在種植上沿襲生態古法耕種,采用鴨稻共生模式,擯棄化肥農藥,春播秋收,歷經150天生長期,脆酥油糯,質白如玉,清香四溢。“花田貢米雖好,但過去數年時間,因為交通不便,這里的貢米賣不出去,價格又低,而且山地多,無法形成規模種植,量產有限,也無法形成品牌,所以老百姓都沒有心情去種植,青壯年幾乎全部外出打工,梯田還荒過一段時間。”回想起過去的艱難時光,60多歲的冉紅兵嘆息著。
“田園將蕪,胡不歸。”曾經荒蕪的丘陵如今已變身萬畝生態梯田,滯銷的花田貢米再度被擦亮金字招牌,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品牌。
花田鄉何家巖村村民冉紅兵
說到這巨大的變化,冉紅兵眼睛里透著喜悅的光芒,他道出了致富的秘訣:當地組建合作社、聘請專家當顧問提高了稻米品質和售價,村民們種稻的熱情一下子被激發了。“在恒昌的幫扶下,花田貢米的產業項目順利實施,效益逐漸顯現,看到我們的貢米長的這么好,粒粒飽滿,一片金黃,我們有信心把花田貢米產業做大做強。”冉紅兵激動地說。
早在2017年,為了讓花田貢米更好地傳承下去,并且從田間地頭走向城市餐桌,恒昌整合多方資源,為當地居民創造就業機會,擴大收入來源。
近年來,一幅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在這片大地上徐徐鋪展。如今,花田鄉何家巖村已形成萬畝的種植規模,稻谷年產量1,200余噸,稻米年產值3,000多萬元,還依托這片花田鄉發展起觀光旅游基地,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花田鄉何家巖村還獲得了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第三批傳統村落、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品牌榮譽,何家巖村的梯田風光還獲評“中國十大最美梯田”之一,多次登上國家級、省市級媒體,鄉村旅游的氛圍也越來越濃。可以說,“花田貢米”不僅僅是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個嘗試,也是農旅融合的鮮活案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