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展芳華,無"她"不科學
7月15日,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付巧妹等20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分子生藥學研究等5個團隊分別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團隊獎。頒獎嘉賓希望女科學家心懷國之大者,積極投身科技創新巾幗行動,在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中展現巾幗擔當。強調要進一步講好女科學家接續奮斗、不斷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激揚奮斗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巾幗力量。歐萊雅北亞總裁及中國首席執行官費博瑞作視頻致辭。
歐萊雅北亞總裁及中國首席執行官費博瑞表示:"獨行者雖速,但眾行者更遠。很榮幸能和各方攜手發起這一獎項,在18年間我們共同見證、陪伴、賦能了中國女性科研人員的向陽生長及卓越貢獻。在獎項迎來十八歲‘成人’之際,我們希望通過對獎項的升級進一步為中國女性科研人員提供肥沃的土壤,助力她們早日成為世界科學殿堂里最美麗的那朵花!”
歐萊雅北亞區總裁及中國首席執行官費博瑞先生視頻致辭
獲獎代表付巧妹、侯靜、袁媛現場分享了她們的科研故事與奮斗人生,大家一致表示,將不負新時代賦予當代科學家的責任與使命,以拼搏進取、勇攀科學高峰的巾幗姿態,積極投身科技創新巾幗行動,發揚"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繼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取得更多的技術突破和原創性科研成果。
獲獎代表付巧妹、侯靜、袁媛現場分享了她們的科研故事與奮斗人生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小云、段文暉,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副秘書長崔瑩等參加活動并頒獎。
活動由全國婦聯、中國科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及歐萊雅中國共同舉辦。本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評審委員會由46位院士及專家組成,經嚴格的評審,最終獲獎者脫穎而出。
面對當下女性科研人員千帆競發的格局,今年獎項加大表彰力度,獲獎人數達歷年新高,個人獎由10位首次擴增至20位,讓更多卓越女科學家被發掘、被表彰、被認可,從而影響和激勵更多年輕人特別是年輕女性投身科學。除了關注到科研領域"她"力量的不斷涌現,獎項還注意到女性科學家越發彰顯的領導力。在當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趨勢下,學科領域的廣泛交叉和深度融合已成為推動創新的重點。順應此科研發展趨勢,"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自第十六屆起增設5個團隊獎項,并于今年首次進行線下頒獎。該獎項專為表彰由青年女性擔任負責人、且主要成員須有女性的科研團隊,既彰顯復合型女性科研人才及其女性領導力,又激發和鼓勵跨領域間的團隊合作與共創。
20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獎者
此外,典禮上還表彰了"未來女科學家計劃"5位獲獎者,充分展現博士及博士后階段女性科研人才的杰出成績,和"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共同形成了對于不同年齡梯隊的全方位支持,讓科學之火生生不息,讓巾幗力量競展芳華。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應對前所未有的全球挑戰,離不開中國智慧、離不開女性貢獻。無"她"不科學,"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將繼續在四方合力下,讓科研領域的"她"力量在全球文明進程的澎湃樂章中激蕩回響。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獎名單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獎人選
(按姓氏筆劃排序)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獲獎團隊
(按團隊名稱筆劃排序)
第十七屆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者
(按姓氏筆劃排序)
關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是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歐萊雅中國于2004年共同設立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歐萊雅集團設立的"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在中國的延伸,是中央批準設立的唯一面向廣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獎項。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定位和宗旨,就是選拔培養我國在基礎研究和生命科學領域的國際化女性人才,關注、支持女性科技工作者,鼓勵、吸引更多的女性進軍科技創新,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已評選表彰了17屆,共有164名優秀女科技工作者及10個女科學家團隊獲獎,已成為我國發現和舉薦高層次女性科技人才的一個重要平臺。
"未來女科學家計劃"設立于2015年,是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在中國的發展和延伸。"未來女科學家計劃"的定位和宗旨,就是發現和培養處于博士或博士后研究階段、從事基礎科學或生命科學領域研究,具有較強科研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女科技工作者。目前已開展了6屆,共有29位女性博士或博士后獲此計劃支持。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