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相信眼睛,而不是耳朵。”盡管企業的年營業額接近300億港元,在職工程師超過1萬名,但伯恩光學創始人楊建文的辦公室里仍常年放著一套無塵服。只要產線上傳來關于產品質量的問題,他就會帶上無塵服及時趕赴現場,即使深夜也從不例外。
自1986年獨立創業以來,楊建文親自主持的技術攻關會議超過了3800場。憑著一股把技術,把質量做“絕”的狠勁,楊建文率領伯恩光學先后拿下蘋果、華為、三星、小米等頂級客戶,成為智能設備屏幕玻璃蓋板行業當之無愧的“隱形冠軍”。
顛覆行業,開創手機屏幕的玻璃時代
上世紀90年代,伯恩光學在機械手表鏡片市場已經有了較高的知名度,產品成功打入了瑞士、日本等全球聞名的“手表王國”。業務發展進入成熟期以后,楊建文開始尋找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方向。
在一次使用手機的過程中,他發現手機的塑膠蓋板很容易劃傷,時間久了會嚴重影響屏幕的顯示效果,如果改用和手表一樣的玻璃蓋板,不僅更美觀,而且更耐用。
看到市場機遇的楊建文立即召集技術團隊加班加點進行研發。在歷經無數次技術攻關之后,伯恩光學于2004年成功研發并量產了全球首款可應用在手機屏幕上的玻璃蓋板。新產品一經面世便大受歡迎,快速拿下了摩托羅拉、諾基亞等手機大廠的巨額訂單。
作為手機屏幕玻璃蓋板行業的奠基人和領軍人,楊建文在總結成功經驗時坦言:“30多年來,我們一直專注在自己的領域,追求極致的技術創新,追求極致的產品質量,這才是伯恩最大的護城河。”
精益求精,追求產品質量的極致標準
“楊建文先生很重視產品質量,一直在竭力推動技術創新,工程師跟他開會都要做足功課,因為他很專業,經常會用一些創新性的方法來測試產品質量。”在伯恩光學副總裁馬嘉創眼里,楊建文對于產品質量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
眾所周知,在電鍍、絲印及漆面附著力實驗領域,百格測試是國際通用的方法。但達到國際標準并不是楊建文的目標。在伯恩,他發明了加嚴版的百格測試。
據馬嘉創介紹,在做百格測試之前,楊建文會要求實驗人員先將測試的產品放進特制容器進行長時間燉煮。只有經過燉煮后仍能通過百格測試的產品才算合格。
后來,考慮到多個產品疊放在一起燉煮存在里外受熱不均勻的情況,為了讓實驗結果更加精準,楊建文又對特制容器進行了技術改良,以滿足讓每一件測試產品均勻受熱的要求。
除此之外,楊建文還重金禮聘了多位業內頂級專家,并成立了一個直接向其匯報的專家組。一旦遇到技術難題,他就會召集專家組成員對各種難題進行抽絲剝繭、追本溯源,及時找出失效原因,從而避免它,改良它。
特別是一些由客戶反饋的問題,不管距離多遠,楊建文都會帶著專家組親自跑到客戶的產線上進行失效分析并提出整改方案。有時候,為了解決一個不良問題,楊建文在客戶的產線邊上一坐就是大半天。
固守匠心,成就超越期待的客戶體驗
在伯恩光學,DOE-43-Y這個編號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編號的背后是楊建文率領伯恩團隊贏下了一場與某知名智能手機品牌客戶之間的“技術交鋒”。
當時,該客戶的智能產品在做極端環境測試時出現了斷電的情況。為此,客戶進行了多次實驗,最后認為是玻璃后蓋供應商的鍍膜做得不好,尤其是產品內部較深的角落鍍膜不均勻導致斷電。
針對客戶提出的質疑,楊建文連夜組織專家團隊進行專項攻關,并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失效分析、實驗驗證以及解決方案制定等一系列工作。
隨后,楊建文在與客戶溝通時指出:該產品采用導電鍍膜來通電,而在電鍍過程中,產品被粘在特制板上,位置還要根據工序進行調整,這就容易導致膠質殘留物附著在產品表面。如果處理不干凈,那鍍膜其實是鍍在了膠質殘留物上面。進行極端環境測試時,膠質殘留物受熱融化,從而引起斷電。
雖然楊建文在短時間內找出了“罪魁禍首”,也給出了高效的解決方案。但本著精益求精、務實嚴謹的態度,楊建文向客戶提議進行聯合實驗以驗證解決方案的可行性。經過充分交流,雙方重新設計了針對性的實驗流程,并合作完成了實驗驗證。而這次實驗的結果也充分證實了楊建文的失效分析是正確的,解決方案是高效的。
此后,楊建文提供的解決方案被客戶推廣給其他供應商,從而大幅提高了客戶產品的良率,為客戶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價值。為了紀念由楊建文主導的這次“技術交鋒”,實驗的編號DOE-43-Y最終也是以“楊”字拼音的第一個字母“Y”來命名。
楊建文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正是伯恩光學核心價值觀“匠心成就客戶”的最好注解。如今,這位開創了手機屏幕玻璃時代的“科技匠人”仍在不斷探索“技術創新”與“工匠精神”的完美融合,率領伯恩光學朝著高端智造產業闊步前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