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現在的工作人員真是熱心,剛進大門就問我要辦什么業務,還領著我到相應的窗口幫我辦業務,現在辦事真方便!”11月27日,息縣譙樓街道西大街社區辦事群眾李國民,在息縣政務服務大廳高興地說。
據悉,該縣政務服務大廳充分發揮“窗口人員陪群眾走流程”的新型模式,結合行政審批及政務服務實際,在大廳設立了“幫辦代辦人員”。她們為群眾提供咨詢、填表,排隊、取號等服務。尤其對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主動上前服務,主動攙扶、引導,幫助那些文化水平較低或因視力問題等不方便的群眾填寫表格、復印資料并帶領他們到相應的窗口辦理業務。工作人員用“愛心”和“文明”匯聚成了一股強大的暖流,溫暖了每一位前來辦事群眾的心。
群眾無小事,事事須盡心。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息縣一直秉承“三個聚焦”的服務理念,把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切實將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為民辦實事的生動實踐,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回應群眾關切。
聚焦老舊小區改造,推進以“新”換“心”。按照“分批實施、分類整治、功能優先”的原則,把工作做到居民的心坎上,對14個小區的面貌、房屋功能、基礎設施、配套設施進行更新改造,讓小區既“好看”又“好住”,人民群眾真正共享發展成果。改造以來,涉及改造總建筑面積近15萬平方,涉及戶數1200余戶,總投資3700余萬元,改造的內容包括雨水、污水、亮化、綠化與強弱電入地、老舊建筑物的屋面防水、保溫、外墻裝飾等。讓小區居民深刻體會到從“安居”到“樂居”,不斷地提升群眾居住品質,為民生“加碼”,為幸福“加速”。
聚焦高標準農田建設,讓“糧田”變“良田”。建立“農戶+村集體+產投公司+運營企業”的運行機制,以“縣級統籌、鄉級主導、村為主體、以組實施”的工作模式,探索開展“一戶一田、小田并大田”改革,通過出租、托管、調整等方式,將農村的土地有效整治好、利用好和經營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強土地地力,增加農民和村集體收益。目前,全縣已在23個鄉鎮(街道)全面啟動“一戶一田、小田并大田”,7個鄉鎮全域推進,127個村實現并地達42萬畝,其中示范區內已并地達16.75萬畝,2個鄉鎮參與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超2.9萬畝,3個施工企業同步開展施工作業,投入機械近200臺。
聚焦黨政便民,推進政務服務“零距離”。改造、完善全縣364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成立息縣“幫代辦”志愿服務隊,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聯合村(社區)開展政務服務‘零距離’政策咨詢宣傳活動,把社保、醫保、企業政策等相關部門窗口直接“搬進”社區,為群眾提供面對面、零距離服務3800余次。通過發放各類政策宣傳手冊和幫辦代辦事項等服務清單、現場答疑解惑、下載政務服務平臺等多種方式,針對居民比較關心的城鄉居民醫保、居民養老待遇、助殘扶困“一件事”、企業辦證繳稅等問題進行政策宣講210場,讓政務服務便民利民惠民舉措真正落地落實。(郝昱瑋 龔子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