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楚濟慈 來源 | 零壹財經專欄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2023)上表示,實現30/60目標,中國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的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這是一場廣泛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意味著我國在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必須發生深刻轉變。
“其中,綠色金融將在平穩實現30/60目標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易綱說。
所謂30/60,是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雙碳”目標。所謂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與傳統金融相比,綠色金融突出的特點是將環境保護程度與資源有效利用程度作為計量金融活動成效的重要標準,追求金融與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的協調發展。01
(資料圖片)
綠色金融發展步入快車道:
綠色貸款余額超25萬億元,綠色債券發行快速升溫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步入快車道。易綱在演講中透露,近年來,人民銀行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取得了積極成效。
易綱指出,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以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為主、多種綠色金融工具蓬勃發展的多層次綠色金融市場體系。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超過25萬億元人民幣,綠色債券余額超過1.5萬億元人民幣,均居全球前列。綠色債券發行升溫,主要是由綠色金融債帶動。據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截至6月8日,今年以來商業銀行發行綠色金融債券2094億元,約為去年同期(843億元)的2.5倍。
零壹智庫即將發布的《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指數報告(2022年)》顯示,2010-2022年,中國綠色金融指數整從82.60上升到934.68,年復合增長率達22.40%,遠高于同期GDP年復合增長率9.72%。圖:2010-2022年全國綠色金融指數來源:零壹智庫《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指數報告(2022年)》02重抓三點:信披、政策、壓力測試易綱表示,中央作出30/60部署后,人民銀行堅決把綠色金融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重點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環境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就是讓社會知道是誰排的碳、排了多少碳,社會各方能夠測算并驗證排碳和減碳行為。只有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確保排碳數據真實準確,才能防范“洗綠”、資金套利、項目造假等風險,其他一系列碳減排政策才有基礎。
近年來,我國逐步明確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要求,鼓勵金融機構逐步披露相關環境信息,同時也要求發行綠色債券的企業披露相關環境信息。
二是完善政策激勵約束體系。實現30/60目標需要“胡蘿卜加大棒”。顯著提高排碳成本可以理解為“大棒”,適度提高則是“中棒”或“小棒”,而人民銀行設立的支持工具則是激勵機制中的“胡蘿卜”。2021年,人民銀行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兩項貨幣政策工具,支持碳減排重點領域的發展。對金融機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發放的碳減排貸款,由人民銀行按貸款本金的60%提供一定期限的再貸款資金支持,利率為1.75%,精準直達綠色低碳項目。人民銀行提供給金融機構的再貸款到期收回,金融機構向企業發放碳減排貸款自擔風險,這樣的“胡蘿卜”激勵機制是適中的、市場化的。
同時,接受人民銀行資金支持的金融機構承諾對外披露發放碳減排貸款的余額、利率及相應碳減排效應等信息,并接受第三方獨立機構的核查和社會監督。
截至2023年4月末,碳減排支持工具余額近4000億元,支持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約6700億元,帶動碳減排量超過1.5億噸,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5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到,為保持金融對綠色發展、能源保供等領域的支持,碳減排支持工具將延續實施至2024年末,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將延續實施至2023年末。
三是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人民銀行高度重視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工作,于2021年搭建氣候風險壓力測試框架,組織19家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開展了針對電力、鋼鐵、建材、有色金屬、航空、石化、化工、造紙等八個重點排碳行業的碳成本敏感性壓力測試。此外,央行還結合區域經濟結構和轉型政策,組織部分地區銀行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通過開展相關工作,金融機構管理氣候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處理好減排與發展的關系、局部與全局的關系,支持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節奏和力度更加合理。03
百萬億元量級!綠色投資潛能巨大根據中金公司研究院最新估算,2022年,我國綠色投資規模達到2.6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未來五年可能累計增加16.3萬億元,增長率明顯高于房地產和基建等傳統領域。
在確定的戰略目標和完善的政策支撐體系之下,綠色金融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實現30/60目標,需要在綠色轉型、綠色技術領域進行大量投資。據有關方面測算,所需資金達到百萬億元人民幣的量級”,易綱在演講中表示。
他進一步強調,如此大的資金需求,政府資金只能覆蓋一小部分,主要靠引導調動社會資金參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運用金融工具的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功能,實現約束條件下的最優增長路徑。04
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的新型推動力金融科技在支持綠色金融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工具可以有效解決金融公司在數據獲取、識別、分析和可視化方面識別綠色實體、項目和產品的困難,有力推動綠色金融的擴張。
在頂層設計中,人民銀行等金融監管部門將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的融合提升到戰略高度。2021年12月,在人民銀行召開的2022年工作會議中著重強調了金融科技的應用與管理,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加強綠色金融工作的整體協調、有序推進。
2022年1月發布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指出,加強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的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數字綠色金融,運用科技手段有序推進綠色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著力提升金融服務綠色產業的覆蓋面和精準度。
2022年2月,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聯合印發地《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到,推動金融標準化工作數字化轉型,研究制定轉型金融標準,明確提出“建立ESG評價標準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
根據零壹智庫即將發布的《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指數報告(2022年)》顯示,金融科技支持綠色金融發展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以神州信息、信也科技、宇信科技等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基于各自產品優勢和原有業務生態投身綠色金融浪潮,走出了多元化發展的路徑,服務于綠色金融的科技公司已經成為快速成長的市場主體類別。
具體來看,金融科技公司支持綠色金融服務主要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從綠色金融產品看,金融科技工具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股票;
從技術應用來看,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計算仍是目前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三大支柱性技術;
從提供的服務和應用場景看,相關科技公司在綠色金融領域中主要提供數據供給服務、系統開發服務、SaaS平臺服務、針對具體業務場景的系統化解決方案與生態服務等;
從應用主體看,相關科技公司在綠色金融領域目前以服務金融機構、企業、政府部門為主,但在金融監管、個人用戶應用場景方面的開發還較為有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