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一部分腦供血不足,可以改善或者消除癥狀,但是治愈還是有很大的困難。神經科的腦供血不足,常指腦部的血管狹窄或者血流不夠通暢,導致的腦血流灌注不足。常出現的癥狀,包括頭昏、頭暈感、不穩感,或者小的中風表現,如吐字不清,或走路的恍惚感覺,或出現手腳的不靈活等,都可以歸因為腦供血不足。
腦供血不足最常見的原因,對于老年人則是動脈硬化。動脈硬化是一個可以干預的問題,比如通過少吃油脂類的物質,少吃鹽,還有控制飲食,以及吃他汀類的藥物,如阿托伐他汀等相關藥物,可以改善動脈斑塊。還可以通過擴血管的藥物改善循環,同時可以適當調節血壓而減少相關癥狀。
在此基礎上,還要結合患者是否存在心臟等其他部位疾病的綜合調理。如果患者存在心臟疾病,也要進行干預。如果患者存在心臟的腦部血管通路異常的問題,或者血管的反射問題,導致體位性的低血壓等,也需要及時干預。通過一系列的干預和長時間的維持,好多患者的癥狀可以得到改善。但是得到根除,還是比較困難。
腦供血不足能活多久
腦供血不足有慢性腦供血不足和急性腦供血不足,但多數情況下腦供血不足和壽命沒有直接關聯。腦供血不足是較輕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有自愈傾向,或者經過積極治療通常不影響患者生命。在沒有其他重大疾病影響之下,預后通常較好。
1、慢性腦供血不足:多于腦動脈硬化基礎上發生,患者可出現頭昏、頭暈、頭疼、頭脹、記憶力減退等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一過性黑蒙以及耳鳴、耳聾等癥狀。慢性腦供血不足發作是一個緩慢進展的過程,建議積極控制血液循環、適當運動、控制動脈硬化等,通常預后較好;
2、急性腦供血不足:患者可以出現視力、感覺以及運動障礙、輕度偏癱、口眼歪斜等癥狀。如果是后循環障礙導致供血不足,可以出現神志障礙、眩暈、惡心、嘔吐、共濟失調等。急性發作的頸內動脈供血不足、后循環障礙,輕度的患者也有自愈的可能,稍重的急性供血不足發作,可遵醫囑應用銀杏葉制劑改善循環,一般在24小時之內可以恢復。此外,需控制好基礎病,比如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預防再次發生腦供血不足。
既往出現腦部供血不足者,應該在醫師指導下積極做好預防工作,日常飲食可以適當增加粗纖維和維生素的攝入,減少攝入膽固醇和脂肪酸,可以多食用綠色的果蔬,避免進食大量肥肉。還可以進行舒緩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慢步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