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間市場是什么意思?
銀行間交易市場指銀行間同業交易的市場,包括:銀行間的外匯市場以及銀行間的貨幣市場,亦即拆放市場。銀行間交易市場有調節貨幣流通和貨幣供應量,調節銀行之間的貨幣余缺以及金融機構貨幣保值增值的作用。
銀行間市場成立時間?
銀行間市場的誕生,是我國金融領域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1994年初我國外匯管理體制實施重大改革,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改進匯率形成機制,建立統一的、規范化的外匯市場。在此背景下,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于1994年4月18日正式成立,標志著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初步建立。
1996年1月,為解決當時同業拆借中出現的資金地區分割、市場秩序混亂等問題,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借鑒外匯市場建設的成功經驗,依托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組建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建立電子化的、全國統一的資金拆借市場。
1997年,為防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國務院決定商業銀行集體退出證券交易所回購市場,在銀行間市場開展回購交易。同年6月16日,交易中心向金融機構推出債券電子化交易系統,標志著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債券市場正式創立。這一系列頂層設計不僅催生了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貨幣和債券市場,而且為我國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利率市場化改革、貨幣政策傳導、宏觀審慎管理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