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權與貼權如何產生
當上市公司采取送紅股、派股息或配股等方式發放股東權益時,會公告一個股權登記日,在股權登記日當天收盤時仍被持有的股票有權按比例獲得權益分配,這些股票就稱為含權股。從股權登記的下個交易日即除權除息日開始,再買進的股票已不再享受本次分配權益的權利,這些股票就稱為除權股。
除權與含權的區別就在于是否有權獲得股利、股息等權益分配。通常來說,除權除息日的股價要低于股權登記日的股價。除權除息日當天開盤會根據權益分派的具體情況,得出一個剔除了除權除息影響后的價格作為開盤指導價,稱為除權或除息基準價。根據此后的市場行情走向,上漲就是填權,下跌就是貼權。
公司股權平均分配好不好?
不好。公司發展過程中,誰也無法保證每個股東對公司的運營方向和發展目標永遠能保持相同意見。公司股權平均分配的主要缺點是:
1、沒有明確的領導者
由于在股權上面的分配大家都一樣,從而公司所有的決策都得商量著來,沒有明確的帶頭人就沒有一個人能決定結果,決策效率極低,如此一來就會影響公司的運營效率,久而久之就會阻礙公司的發展進程。
2、容易發生利益輸送或經營困難
股權的核心是獲利,獲利的關鍵是交換,交換的重點是算賬。如果貢獻與回報不對等,吃虧的股東可能會私下轉移自己的資產,或者降低自己對公司的付出,還有可能利用自己的優勢另開公司,對公司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3、容易出現控制權糾紛
如果企業發展得還可以,在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由于股權過于平均,那么極有可能會出現各個股東爭奪公司控制權的現象,對公司不利。
填權還是貼權如何決定
填權還是貼權主要取決于股票本身的質量, 一般來說選擇送轉或是配股等方式來分配股利的的公司,往往股價較高。除權后股價打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弱散戶的“恐高”心理。如果公司基本面不錯,未來有較好的盈利增長能力,那么主力資金也很愿意長線配置,很可能會很快就走出填權行情。但如果公司基本面一般或是前景堪憂,除權后一路下跌的例子也多得是。另外,大盤行情好的時候容易填權,行情差的時候就很容易貼權。
公司股權怎么分配最合適?
當某些理念產生分歧時,如果沒有一個主心骨來主導方向,造成的后果就是各個股東僵持不下,以至于公司隱患越來越大。那么公司股權怎么分配是最合適的呢?有以下幾個原則:
1、按出資比例:股權按出資比例分配比較合理,誰出資比較多,誰占的股份就多。
2、差異原則:合伙人之間股權要保持差距,不可平均或者相近,減少矛盾。
3、期權原則:要在適當的時候設置期權制度,吸引和保留優秀人才。
4、動態原則:公司股權要隨團隊成員變化和融資輪次做動態調整。
5、簡潔原則:公司股權結構要科學合理、角色清晰、結構簡潔。過于復雜影響管理,影響公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