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發股票意味著什么?
股票跌破發行價意味著上市公司的名譽會受損,這樣不利于企業進行并購、重組等操作。而對于投資者來說,股票跌破發行價意味著持有該股票的投資者損失慘重。對于股市來說,股票跌破發行價意味著股市低迷,投資者信心不足。只針對跌破發行價的個股來分析,個股發行價過高,后市有可能就會跌破發行價。
破發股票還能漲回來嗎?
1.要看這樣一個問題,跌破發行價的股票是否可以從幾個方面購買。假設股票發行時發行價格設定在非常高的時間,那么突破發行價格的股票估值還是非常高的,不值得投資者購買。
2.從工作角度看,這些股票基本都是石化股或者鋼鐵股。因為這類股票的成長性比較一般,沒有吸引力。另一方面,這種帶有國企色彩的類型公司并不受投資者青睞。另外,流通市場比較大,股價波動比較小,所以商場的吸引力也很弱。
3.因此,當回答低于發行價的股票是否值得購買時,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投資者在選擇股票時,不僅要盯著股票的估值,還要看股票涉及的工作是否紅火。假設跌破發行價的股票企業在夕陽下工作,對未來幾年的盈利能力有一定的懷疑,所以我們購買這類股票增值的空間非常小。
股票上市就破發正常嗎?
為什么這樣說呢?首先,不管是剛上市的新股,還是已經上市一段時間的老股,它們都是風險資產,在市場交易中總是有漲有跌,沒有任何理由說新股上市就不能下跌破發。事實上,新股破發在海外市場是很常見的,通常在行情正常運行的情況下,破發率也在30%左右。在境內A股市場上,新股破發也不是什么新聞,在2010年~2012年間,就出現過新股上市后大面積破發的現象。在2019年12月,也發生過剛推出不久的科創板中,新股剛上市就破發的事情。作為一種市場行為,新股上市后不管是漲還是跌,都是市場自身的選擇,無所謂對錯。不能說上漲才正常,下跌就不正常。
其次,近期新股破發比較多,與發行制度調整有一定關系,反映出機構投資者在詢價方面的不成熟,可以視為是市場在進步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實行注冊制后,管理層從抑制機構投資者在詢價中盲目報高價的角度出發,規定在確定申報入圍價格時,必須剔除不低于10%的最高報價,這樣一來,很多機構投資者都是盡可能壓低報價,以避免因為詢價報價高而出局,這樣做的結果是發行價每每被壓低,不少上市公司沒有能夠足額募集到資金。但發行價雖然比較低,股票上市后的價格則很高,有的上市后暴漲10倍。顯然在這里一級市場的價格是被人為扭曲了,這不但不利企業的融資,也助長了過度投機。講到底,這就是參與詢價的價格利用了制度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