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大跌的原因是什么?
寬松預期落空;
中美利差出現倒掛,市場風險偏好難以提升;
疫情影響,特別是對部分高景氣賽道帶來了負面沖擊;
地緣沖突進一步放大市場矛盾。
什么導致a股大跌?
4月11日,A股三大指數均跌超2.5%。其中,上證綜指跌2.61%,深證成指跌3.67%,創業板指更是跌超4%下挫4.20%,創2020年7月以來新低。
對于市場的大幅下行,市場人士分析稱,主要是四方面因素所致:一是寬松預期落空;二是中美利差出現倒掛,市場風險偏好難以提升;三是疫情影響,特別是對部分高景氣賽道帶來了負面沖擊;四是地緣沖突進一步放大市場矛盾。
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A股市場一改前期持續多日的小幅震蕩格局而遭遇大跌,這釋放了哪些市場信號呢?
對此,國泰君安證券首席投顧楊秉儒對澎湃新聞記者分析說:“在‘政策底’左腳出現后,當前A股的大幅調整,更多是釋放了‘市場底’右腳加速到來的信號。待二次探底完成后,A股有望迎來春天。”
四因素致全線大跌
至4月11日收盤,上證綜指跌2.61%,報3167.13點;科創50指數跌3.75%,報988.76點;深證成指跌3.67%,報11520.21點;創業板指跌4.2%,報2462.04點。
板塊方面,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下,除農林牧漁收紅外,其余30個板塊悉數下跌。其中,電力設備跌超5%,大幅下挫5.43%,領跌兩市。有色金屬、電子、汽車、計算機等緊隨其后,均跌超4%。
個股方面,同樣普跌格局明顯。Wind數據顯示,兩市逾4000股下跌,達4160只。上漲股票數量僅558家。
a股大跌后市走向如何?
在大盤連續震蕩幾日后,4月20日,市場出現大跌,上證綜指跌1.35%,創業板指跌3.66%,創業板指數創下階段新低。煤炭、房地產、鋼鐵板塊領跌市場,已經調整較長時間的光伏、鋰電等新能源板塊再次大跌,食品飲料、消費者服務、家電則逆市上漲。
個股表現分化,多個大市值創業板股大跌,如寧德時代大跌逾7%,市值跌破萬億至9487億元,陽光電源20%跌停。近期多個熱門個股大幅波動,如暢聯股份盤中上演“天地板”走勢,渝開發接近上演“天地板”,華潤雙鶴盤中從跌停到接近漲停,收盤再次跌停。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下跌1.35%、2.07%、3.66%。兩市成交額超8200億元,其中滬市成交額為3735.73億元,深市成交額為4471.06億元。
什么原因引發A股市場再度大跌?后市將如何走?博時基金、信達澳亞、前海開源、金鷹基金、金信基金和恒生前海等公募基金給出了最新解讀。
關鍵詞: A股大跌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導致a股大跌 a股大跌后市走向如何 股票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