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024年《財富》ESG峰會舉辦。TCL科技集團副總裁及ESG辦公室主任、TCL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魏雪受邀出席并參與論壇重要環節,分享TCL在ESG領域的前沿思考與創新實踐,并表示:“企業的成功不再僅僅依賴于財務指標的增長,而是越來越依賴于其對ESG責任的承擔與實踐。”
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生產與運營全過程
據了解,本屆峰會主題為“價值重構:策略與實踐”,旨在通過前沿的策略分析、優秀的案例分享、具體的行動計劃,讓ESG成為價值創造的新引擎。本屆峰會觀察到,地球較工業化前升溫幅度已超1.5 度,而升溫 2 度意味著不可逆的環境風險。基于全球溫度升高嚴峻形勢,本屆峰會特設“2°C臨界點逼近:企業的氣候責任與行動”圓桌討論,探討企業如何在危機中尋找機遇,以清潔、智能與可及的技術與產品,引領全球氣候行動,并創造新的增長曲線。
魏雪在主題為“2°C臨界點逼近:企業的氣候責任與行動”圓桌討論時表示:“就企業來說,雖然推動減碳措施、加大公益投入等行動在短期內可能會對企業的經營成本、財務收入等產生負向影響,但長期來看,必然為企業的綠色轉型、技術提升、風險管理、品牌聲譽、高質量發展等帶來正向影響,因為這是人類共同的可持續發展價值觀所決定的。”
作為致力于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科技產業集團,TCL積極推進全產業鏈減碳,主要創新實踐包括:一是以綠色制造綠色,推廣綠色產業鏈,將綠色發展的理念貫徹和實施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二是用綠色金融推動轉型,TCL是同行最早落地綠色融資用于綠色生產轉型;三是以治理夯實基礎,2024年年初,TCL科技將ESG管理提升至全新的戰略高度,建立由董事會直接領導的可持續發展治理體系,成立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及其執行機構。
截至目前,TCL兩大主體旗下25家公司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擁有15家國家級綠色工廠,5家省級綠色工廠,其武漢制造基地在水處理方面投入約10億元,設計每年回收量達到3800萬立方米,相當于“三年就能回收一個武漢東湖的水量”。TCL華星研發的低碳產品23.8英寸顯示模組的回收材料含量比例達到51.5%。TCL中環G12、疊瓦組件產品均通過碳足跡認證,在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內推動社會減排約2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2023年7月,TCL正式發布碳中和白皮書,并官宣企業碳中和行動計劃“TCLGreen”,并作出“不晚于2030年實現碳達峰,不晚于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3050”承諾目標。
TCLGreen已開展多個線下活動,如打造藝術裝置。該裝置將可持續理念與藝術融為一體,運用超過1000塊TCL廢舊電路板塑造大型電子草葉形態,連接TCL生態的光伏組件,將白天光源轉化為夜間光源,傳遞節能理念。該裝置從意大利出發,途徑美國、中國、德國等國巡展,引發廣泛的社群環保互動,實現品牌曝光度超8億+。
(TCLGreen倡議戶外裝置意大利實景圖)
推出“碳跡賬”,實現碳管理數字化
隨著AI、大數據的技術發展,數字化技術的溯源性、可視性等優勢,對企業的ESG體系建設有著顯著作用,可助力提升能效管理、優化資源配置,賦能節能減排。TCL成立了數字化轉型委員會、信息安全工作組等職能團隊保障包括ESG在內的各業務條線的數據集成和信息安全。
據了解,目前TCL ESG辦公室正在與數字化團隊一起推進基于ESG戰略目標的拆解、年度ESG報告數據的定期收集、重點議題風控及預警、績效指標達成及分析等功能更加完善的ESG數據收集和管理系統。以碳管理為切入點,首個TCL碳足跡分析數據平臺“碳跡賬(Carbon Footprint Ledger)”即將于12月底上線試用。該平臺未來還將進一步疊加更多核心要素和功能,比如水、三廢、AI輔助功能等。
近日,標準普爾全球(S&P Global)企業可持續發展評估(CSA)更新了TCL科技2024年度表現評分,TCL科技分數提升至39分,行業排名提升29%,實踐水平超越74%同行。通過自上而下的文化建設、貫穿綠色產業鏈的科技創新等舉措,TCL多次入選“《財富》中國ESG影響力榜”評選。
TCL強調‘ESG協同發展’,并在產業間實現聯動,打造從綠色產業、綠色生產、綠色產品到綠色供應鏈的綠色‘內循環’。魏雪在峰會現場表示,“未來,TCL將在ESG戰略應變、風險管控、數字化賦能、文化與宣傳等長期價值方面加強投入和提升,攜手行業積極行動,為共創美好綠色生活貢獻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