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羅玉婷
5月10日上午,位于成都市浣花溪畔的四川省博物院在一貫的厚重肅穆之中,飄散出一縷醉人酒香,由四川博物院與五糧液聯合主辦的川酒文化歷史探索之旅主題文化活動在此啟幕,以“探川酒之源 品大國濃香”為主題,從5月10日起連續開展3天的川酒文化歷史探索活動,深入到廣大市民中,通過趣味互動科普川酒歷史文化底蘊,讓消費者了解一杯酒背后的技藝傳承與勞動智慧。
5月10日是第八個“中國品牌日”,五糧液在舉辦川酒歷史文化探索活動的同時,也在上海中國品牌博覽會設展,在集中展示中國品牌發展成果的平臺上展現中國白酒的品牌自信與發展自信。通過在上海與成都雙城設展,五糧液讓品牌之力跨越半個中國,釋放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力量,不斷擦亮川酒金字招牌。
雙城聯展
緊扣中國品牌主旋律
今年的中國品牌日活動以“中國品牌,世界共享;國貨潮牌,品筑未來”為主題,于5月10日至14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中國品牌博覽會。四川館集結了六大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的40多個拳頭產品,集中展示四川在高新科技、新能源等領域的發展成果,五糧液精彩亮相,展示四川品牌的力量。
位于2號館內的五糧液展廳,五糧液以“國家級非遺釀造技藝、國保古窖池群、國寶窖泥”為主線,緊扣“千年傳承 活窖生香”主題,展示了自唐代重碧酒到清末得名“五糧液”的千年演進歷程,通過造景、動畫等手段,展現五糧液元明古窖池及國家級非遺釀造技藝的傳承發展歷程、科研成果,展陳五糧液核心產品,設置互動環節,讓觀眾感知到既厚重又現代的五糧液品牌形象。
在數千公里外的四川成都,五糧液在成都萬象城與四川博物院聯合舉辦“蜀韻千年 活窖生香”為主題的川酒文化歷史探索之旅特展。在高樓大廈之下,中國紅的展廳凸顯古樸與莊重,身著漢服的禮儀熱情邀請到場打卡的每一位路人前來消費者通過互動體驗,深度了解五糧液與川酒的歷史,也體現了感知“國貨潮牌”的精髓。
展廳內,一側展出了西周的牛紋青銅罍、象首耳獸面紋青銅罍、戰國時期的錯銀云水紋銅壺、東漢時期的釀酒畫像磚、宴飲畫像磚等珍貴文物的仿制品,讓文物講述川酒悠久的歷史。另一側則用人偶栩栩如生地展現了五糧液的非遺釀造技藝,長發升、利川永等元明古窖池的剪影輪廓彰顯著五糧液的底蘊。第一代至第八代五糧液位于展廳中央,吸引市民拍照留念。
除文物溯源和五糧液精品展示外,特展還創新設置非遺表演、非遺體驗、五糧液花式調酒表演、五糧液潮飲體驗等一系列豐富多樣的互動環節。通過“濃香之旅尋寶記”“川酒文化知識問答”“以愛之名 定格和美”等趣玩活動,邀請大眾參與了一場沉浸式的川酒文化歷史探索之旅。在現場,參與互動的人排起長隊,年輕人尤為居多。在互動問答間,五糧液的品牌文化與歷史傳承也深植于年輕一代心中。
川酒探源
從歷史中汲取品牌力量
自古川酒甲天下。兩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將成都平原變成“天府之國”,人們有了余糧釀酒,美酒成為四川發展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川酒,也在漫長的演進中獨樹一幟,譽滿天下。
實際上,古蜀人釀酒的歷史要遠早于都江堰的修筑。在5月10日上午舉行的川酒文化歷史探索之旅主題文化活動開幕式上,四川博物院副院長鐘玲介紹,四川博物院珍貴文物中,有諸多反映川酒文化的文物,從西周時期的盛酒器皿“象首耳獸面紋青銅罍”,到“東漢釀酒畫像磚”,再到傳承至今的五糧液元明古窖池群,都是川酒文化發展的有力見證。
據史料記載,四川有著四千多年釀酒史?!度A陽國志·蜀志》《華陽國志·巴志》都記載了酒在蜀地的重要性,商周僰(bó)“卣(yǒu)”上刻銘文“王飲西宮”四字,更直接證明了僰地(今宜賓)的美酒是西周王室的貢品。四川各地的考古發現中出土了大批陶制酒器、青銅酒器,都有力地證明了數千年前蜀地釀酒已蔚然成風,是華夏大地上少有的從未間斷過釀酒的地區。這種無斷代傳承,不但在中國,在世界范圍內都極為罕見。
從商周僰人釀酒到唐代的重碧酒、宋代的姚子雪曲,再到清代的雜糧酒,直至上世紀初得名“五糧液”,五糧液在千百年的傳承中,續寫著釀造的歷史,沉淀了獨特的文化與技藝,成為傳承歷史最悠久,古窖池無間斷釀造時間最長的中國白酒企業,是中國白酒釀造無斷代傳承的集大成者。
作為活動的主辦方之一,五糧液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從欽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正因為悠久歷史、厚重文化的滋養,數不清的“四川品牌”“四川名片”才能在歷史長河和時代征途中熠熠生輝;正因為生生不息的無斷代傳承,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們才有機會感嘆都江堰的活水奔流,感慨古蜀道的活力煥發,感受五糧液的活窖生香。
據了解,作為川酒和中國白酒的代表,五糧液古窖池群的使用從未間斷,五糧液古法釀造技藝的承襲從未間斷,五糧液工匠精神的傳承從未間斷,五糧液對卓越品質的追求從未間斷,五糧液對和美價值的傳遞從未間斷,是川酒數千年賡續傳承的集大成者。五糧液與川酒的無斷代傳承,意味著川酒技藝、川酒歷史與川酒文化最有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追根溯源,也意味著通過川酒溯源最有可能實現對中華酒文化的挖掘與豐富。
品牌的底蘊來自歷史,品牌的魅力源于文化,品牌的內涵基于科學,品牌的生命在于傳承。每一個白酒品牌都有一條清晰的歷史脈絡,其中就蘊含著品牌發展的無窮力量。五糧液在“中國品牌日”發起川酒歷史文化探索活動,正是致力于從歷史與文化中汲取川酒品牌向前發展的動力。曾從欽表示,五糧液希望與所有致力于保護傳承中國優秀歷史文化的朋友們共同攜手,進一步利用、挖掘、發展川酒文化遺產,探索文化傳承保護的新創意、新方式、新路徑,挖掘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讓更多文化遺產活起來、傳播起來、弘揚起來。
詩酒相傳 傳承不斷
描繪川酒和美畫卷
自從人類先祖學會了釀酒,幾千年來酒便在歷史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前秦時代,酒是祭祀的必需品,是人與天地溝通的媒介。唐宋時代,經濟繁榮,酒是文人墨客的靈感源泉,為文學史創造了不朽的佳作。在現代,科技讓酒的品質更穩定。三個時間維度分別構筑了川酒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與科學研發,形成了如今川酒的發展格局。
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江雷介紹說,他協同研究團隊在《Matter》雜志最新發表的一項針對酒精飲料度數成因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世界范圍內黃金酒度區域包括:啤酒(~4%vol)、葡萄酒和黃酒(11-16%vol)、威士忌和白蘭地(40-43%vol)、白酒(35-42%vol、~52%vol、~68%vol、~75%vol),不同酒度的五糧液及系列產品恰好處于白酒黃金度數范圍。該研究成果為釀酒行業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定向研究方向,對構建酒類感官品評科學體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也反映出科技創新如何促進酒文化體驗與傳承。
著名秦漢史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西北大學教授王子今以“上古時代的蜀地酒香”為題,以豐富的考古文物和史料文獻為依據,揭秘秦漢時期川酒釀造的盛況,并深刻融入古蜀人的社會生活中。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則以杜甫詩句“蜀酒濃無敵”為題,進行了一場詩酒文化大講堂,全面呈現杜甫、陸游、蘇東坡、黃庭堅等唐宋大家詩酒文化故事及川酒在釀造技藝、文化上的領先地位。
在活動沙龍環節,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原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和合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羅安憲,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余明陽,四川大學創意管理研究所所長、四川大學商學院教授楊永忠和中國釀酒大師、教授級高工、五糧液股份公司技術總顧問趙東就“和美傳承 活態保護”進行分享,分別從“和美”文化、活態傳承、品牌傳播、企業實踐等方面進行了精彩闡釋。
傳承千年的釀造技藝,不間斷使用的古窖池,讓酒成為活著的文物。蘊藏在杯酒之中的千古詩篇,讓酒成為文化延續的載體。在倡導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主旋律下,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川酒當仁不讓,理應主動作為,擦亮“川字號”金字招牌,讓更多文化遺產活起來。五糧液聯合四川博物院發起川酒文化歷史探索活動,跨越企業責任范疇,為行業謀求共同利益,彰顯五糧液“大國濃香”的品牌擔當,以創新思路講好中國白酒故事,向世界展現中國白酒新形象。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