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玩游戲,主打一個零元購。新京報發布的“寒假網游調研”顯示,65.27%的中小學生受訪者在游戲中不充值,花費超過500大洋的小朋友占比僅2.29%。這屆中小學生的自制力,小編是真的服氣的。
如果觀眾老爺對此表示懷疑,不妨來看看家長端的調查數據~近六成家長表示孩子在游戲中不充值,每月花費在50元以內的占比23.63%,50元-100元的占比12.55%,100元-500元的占比4.55%,500元以上的占比僅1.47%。
▲54.15%的家長受訪者認為孩子游戲花費減少
這就不得不提到“史上最嚴防沉迷新規”的威力了。新規出臺后,孩子玩游戲的花費變化方面,選擇“花費減少”的家長受訪者占比達到54.15%。
至于花費發生變化的原因,家長和孩子都提到了“個人游戲消費意愿降低”,在調查中,有接近六成的學生受訪者表示“不想花錢在游戲上”。對此,小編舉雙手贊成!
不聽話的小朋友也不是沒有,然而,在強大的防沉迷工具面前,充不了,真的不敢充啊!
現在上五年級的留守兒童小牧(化名)就曾背著媽媽肖女士,用她的銀行卡在游戲里充值了200多元。反復追問之下,小牧才承認自己偷偷花錢買了游戲道具。
好在騰訊成長守護平臺針對這種情況早有應對方案。肖女士表示,在騰訊成長守護平臺上綁定兒子的游戲賬號之后,就可以實現操作記錄查詢、游戲消費記錄查詢以及游戲操作提醒、游戲消費提醒、游戲操作時段設置和游戲消費限制。當孩子進行游戲登錄及消費時,肖女士都能通過公眾號收到實時提醒。
小編認為,小小充值是可以接受的,即便是“史上最嚴防沉迷新規”都沒有對未成年人充值進行“一刀切”,而是分年齡段限制了充值的金額。這里就不得不提一嘴騰訊了,它可是業內唯一一家禁止12歲以下充值的游戲廠商,主管部門的規定其實是8歲以下禁充。這格局大了。
不過家長也要對孩子多上心,最好是把手機里的快捷支付功能關閉,防止一些孩子偷偷充值,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不過,從報告中小孩哥小孩姐們的態度來看,大部分家長是不用擔心這個問題的。
其實,新規施行后,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間肉眼可見的大幅壓縮,如今游戲消費意愿都降低了,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更好地安排孩子們的業余時,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滿足感。
話不多說,直接看圖,不玩游戲,孩子們其實還有非常多的選擇~
機智家長朋友們已經在記筆記了,衷心希望你們的孩子都能擁有一個充實且快樂的童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