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水、颶風等,不僅對人們的生命和財產構成巨大威脅,還對社會和經濟穩定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如何更好地預測、監測和應對自然災害已經成為全球科研和技術創新的熱點之一。本期嘉賓孫海元,他凝聚企業智慧,結合傳感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等多個領域的成果,實現了對自然災害的監測和實時預警,不僅減少了自然災害帶來造成的損失,還提高了廣大用戶和企業的應急響應能力。
孫海元,廣州風雨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他于1997年開始一直從事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相關工作,主持建設了全國海關信息化防雷系統、長江三峽二次設備防雷系統、全國地震臺站雷電預警系統、北部戰區某部智能防雷系統、包括大亞灣石化園區在內的30多家石化園區的災害預警系統、江西靖安山洪預警系統、高速公路逐樁號氣象環境預警系統等,同時擔任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綜合減災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參與了多項國標和行標起草。
節目現場,公司總經理孫海元先生向大家介紹了企業現行的預警服務內容。公司成立于2015年,企業專注于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技術研究和相關產品研發領域,主要用戶分布在水利(山洪)、交通、工地、石化企業、軍隊等領域,企業用戶已經超過2000家。
公司核心團隊具備20多年專業經驗,其核心產品為“點對點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包括智能監測裝置、軟件平臺、大數據、報警器、個性化定制等。團隊開發了全國第一個“點對點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形成了“預警及解除預警、叫應、自救互救、求救安撫、引導救援”的閉環。
談及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時,孫海元先生分享道,團隊針對性地研發了三套行業解決方案,致力為多個行業提供專業的監測預警方案。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采用321模式,徹底解決“極端、突發”山洪災害引發的巨大傷亡問題,即雷達大數據、氣象監測數據、水位監測數據通過AI模型形成3道防線;孤島運行、點對點分析及信息發布2個保證;挖掘氣象監測數據1項價值,個性化服務于鄉村振興。
高速公路全天候通行系統:采用221模式,徹底解決異常天氣下高速公路難以“精準管控”的問題,即雷達大數據、氣象環境監測數據通過AI模型形成2道防線;逐公里預警、聯動管控2個保證;挖掘沿路氣象監測數據1項價值,服務于全國約520萬公里的普通公路。
企業自然災害風險預警系統:采用211模式,徹底解決不同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問題,即雷達大數據、氣象等災害監測數據通過AI模型形成2道防線;點對點分析及信息發布1個保證;挖掘氣象監測數據1項價值,服務于企業的其他個性化需求。
目前,企業已經獲得80多項知識產權,產品通過了工信部和水利部鑒定,入選了水利部推廣目錄,應用效果獲得了廣大用戶的肯定,被譽為“安全生產好幫手”。
談及企業未來的研發方向,總經理孫海元分享道,AI是人類應對自然災害的標志。企業立足于當下,不斷創新、迭代升級,致力于為行業提供有效延長提前預警時間余量、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2.0及3.0版本的監測預警系統及方案。
節目的最后,孫海元先生總結道,未來,企業將聯合國家氣象、水利、自然資源部及相關高校等,利用高新技術、人工智能等方式,研發出更加優質、專業的監測預警系統及方案,為自然災害的監測和及時預警,保駕護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