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和中國話劇理論與歷史研究會的指導下,在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的支持下,由廣東省藝術研究所策劃并聯合廣東星海演藝集團共同打造的華語戲劇盛典,是我國戲劇演出界知名的品牌活動之一。自2017年創立以來,華語戲劇盛典始終立足于市場前沿,堅持為廣大觀眾遴選既有市場影響力、號召力,又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華語戲劇作品,即便在“新冠疫情”特殊時期也從未停下前進的步伐,堅持每年以線上發布的方式舉辦“線上盛典”。2023年10月11日,時隔三年之久,一年一度的華語戲劇盛典在戲劇人的熱切期待下,終于重歸線下,并華麗轉身以“戲劇之夜”專項活動的嶄新面貌亮相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當晚,廣東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崔朝陽、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楊樹等領導和一眾戲劇界知名藝術家、專家學者和資深從業人員蒞臨廣州大劇院,出席“戲劇之夜 ——第七屆華語戲劇盛典年度榜單發布典禮”并揭曉榜單。
一、“一出好戲”佳作云集
本屆盛典精品薈萃,好戲迭出,總共有17部作品入選提名榜單。9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評審委員經過一個月緊張有序的評審,最終評選出10部精品劇目入圍年度榜單。
在提名環節勇奪7項提名,率先領跑的香港話劇團《天下第一樓》,最終憑借強勁的實力,摘得了“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導演”三項桂冠,盡展華語戲劇“天團”風華,成為本屆盛典最大贏家。其中,“最佳導演”得主司徒慧焯更是繼《親愛的,胡雪巖》(第二屆)、《德齡與慈禧》(第四屆)之后,三奪大獎。
《天下第一樓》劇照
陜西人民藝術劇院根據李佩甫小說改編的同名話劇《生命冊》緊隨其后,獲得了“最佳年度劇目”“最佳編劇”兩項榮譽。近年來,陜西話劇異軍突起,在國內各類戲劇評選屢屢折桂,并連續取得市場票房佳績,可謂占盡春光,被人們稱為中國話劇的“陜西現象”。在歷屆盛典中,陜西人藝也是不甘人后,奮勇爭先,此次《生命冊》榮獲“最佳年度劇目”,亦是繼《白鹿原》(首屆)、《主角》(第六屆)之后三度奪魁,堪稱風頭無兩。
《初步舉證》《杏仁豆腐心》《唐吉訶德》《駱駝祥子》《我這半輩子》《請問最近的無障礙廁所在哪里?》《大真探趙趕鵝》《兩京十五日》八部題材不同、風格各異的作品亦在本屆盛典綻放奪目光彩,各自收獲一份表彰。本屆盛典也因此成為了歷屆盛典中榜單分布最均衡的一屆,體現了當下華語戲劇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除了“榜上有名”的10部精品之外,今年的榜單發布典禮本身也是“一出好戲”。它以“排演和演出一臺大戲”的形式,融入諸多經典劇目和提名劇目的片段和臺詞,串聯起整個榜單的發布。這樣的頒獎典禮既突出儀式感,又有創新性,更展現出戲劇本體的特點,令人耳目一新。
二、名家薈萃少長咸集
要想打造“一出好戲”,自然少不了各路好角。本屆盛典星光閃耀,是一如既往名家薈萃。
榮獲“最佳男主角”的謝君豪是紅遍兩岸的影、視、劇三棲的明星,曾經憑借電影《南海十三郎》打敗張國榮和黎明,勇奪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實力派演員。此番出演《天下第一樓》中的盧孟實,謝君豪亦不辱使命,在北京人藝版的“珠玉”面前毫不遜色,可稱各有千秋。問鼎“最佳女主角”冠冕的則是知名女星辛芷蕾,在《如懿傳》等多部爆款劇集中有上佳表現的她,此次跨界話劇,挑戰了最有難度的獨角戲并大獲成功,受到了觀眾和評委的一致好評。偶像派的外表,加實力派的演技,辛芷蕾未來可期。“最佳男配角”得主余翰廷,曾三度喜封香港舞臺劇獎“最佳男配角”,堪稱香港劇界的“最難男配專業戶”。除此之外,他也曾將第13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男主角”和第22屆香港舞臺劇獎“最佳劇本”收入囊中,主打一個多才多藝又有演技。“最佳女配角”得主范祎琳則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優秀的青年演員,早在2020年,年輕的她就將盛典“最佳女配角”的榮耀帶回了家。“最佳新人”田廣宇來自北京電影學院19級表演專業,小荷才露尖尖角,是華語劇壇冉冉升起的新星。
《初步舉證》劇照
三番獲得“最佳導演”加冕的司徒慧焯自不消說,是當下華語劇壇的砥柱中流。“最佳編劇”得主李寶群,在業界也是聲名赫赫,其作品遍拿國內各項戲劇大獎,《生命冊》便是其最新力作。“最佳舞美”是群體作戰,王健偉、黃宇恒、蘇善誼、馮璟康集體出征,實力不俗。
除此之外,還有華語盛典三次“最佳導演”得主胡宗琪、第二屆華語盛典“最佳男主角”王學兵、第六屆華語盛典“最佳女主角”劉李優優等歷屆獲獎者和本屆提名委員、評審委員、媒體代表共襄盛會。
三、板塊多元精彩紛呈
歷屆盛典都以多元板塊的組成構建了活動的豐厚意蘊,第七屆華語戲劇盛典也不例外。除主板塊外,為了表彰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對中國戲劇教育事業所作出的重要貢獻,華語戲劇盛典評委會決定授予《風云兒女》(中央戲劇學院)、《蘭考》(上海戲劇學院)“第七屆華語戲劇盛典評委會特別獎”。
與此同時,盛典還設立“從小說到戲劇”專家對談、“小劇場、大作為”對話交流活動以及中華戲劇藝術的當代建構與粵港澳大灣區戲劇的共同發展論壇。
從小說到戲劇,文學經典和當代知名小說的改編是當下華語戲劇創作最重要的路徑,也是最突出的現象。專家對談特邀宋寶珍、李寶群、曹路生、徐健四位重量級嘉賓從文藝評論、戲劇創作和媒體傳播的角度對此現象各抒己見,深入交流。
華語戲劇的小劇場作品近年來從各個方向進行創新、突圍,取得了不凡的佳績,本次盛典獲得提名的幾部小劇場作品亦是各有特色。本屆盛典特邀著名戲劇自媒體“劇場摩天輪”主理人楊小亂與三部提名作品的出品人、制作人就小劇場的策劃、制作與拓展思路暢所欲言。
中華戲劇藝術的當代建構與粵港澳大灣區戲劇的共同發展論壇,將匯聚港澳臺地區和中國內地的華語戲劇人,論壇以戲劇為載體,以共同發展為目標,將大家凝聚在一起,攜手向未來。
《生命冊》劇照
在戲劇界同仁和各級藝術機構的參與支持下,華語戲劇盛典已走過了六載光陰,作為大灣區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動。藝術家們以優秀的戲劇精品,豐富了廣大觀眾的文化生活,繪制出了華語戲劇在新時代新征程創新發展的壯麗圖景。粵港澳大灣區,也以其豐富的創作資源和廣闊的演出市場,為華語戲劇的長足進步和繁榮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成為華語戲劇走向世界的窗口。華語戲劇盛典不僅是灣區戲劇光彩亮麗的展示平臺,也是華語戲劇人進行友好交流和文化溝通的平臺。
【附】第七屆華語戲劇盛典獲獎名單
第七屆華語戲劇盛典評委會特別獎
中央戲劇學院《風云兒女》
上海戲劇學院《蘭考》
獲獎評語:中央戲劇學院選送的《風云兒女》和上海戲劇學院選送的《蘭考》兩部作品,充分反映了兩所學院對中國戲劇教育事業所作出的重要貢獻,華語戲劇盛典評委會決定,授予“第七屆華語戲劇盛典評委會特別獎”。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