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第一個國慶長假開始,“十一”黃金周就逐步成為觀察我國經濟及消費的絕佳窗口。尤其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合并,疊加亞運熱度,“雙節”釋放出了巨大的消費潛能,充分展現著中國經濟的澎湃活力。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雙節”期間國內旅游出游人數8.26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1.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4.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534.3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29.5%,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1.5%,消費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勢。
新消費趨勢崛起
一個很明顯的變化,隨著人們消費理念的變化,新的消費趨勢正在形成。
傳統旅游中,購物常常是重頭戲。現在,年輕人不再沉溺于買買買,而是更注重消費帶來的精神滿足感。
比如時下流行的“特種兵式旅游”,主打用盡可能少的時間、費用,游覽盡可能多的景點。也有不少年輕人選擇騎上單車來一場City Walk(城市漫步),與“特種兵式旅游“不同,City Walk更能深度探索城市的旅行方式,旅行者可以一邊體驗城市文化和自然景觀,一邊感受假日的悠閑氛圍。
此外,今年雙節期間的旅游消費呈現理性化特點,更注重性價比,不再盲目去熱門城市旅游,而是選擇小眾目的地,玩起了“反向旅游”,主打 “不計劃,不打卡,不逛景區”,回歸放松身心本質。
平臺數據顯示,景德鎮、安吉、南陽、常州、佛山、淮安、延吉、揭陽、安圖等小眾目的地訂單量均超過2019年國慶一倍以上。
雙節送禮也有新變化
國人是個極其重視送禮的民族,逢年過節必送禮已成為習俗,今年適逢中秋節國慶“雙節”合并,親朋好友互相送禮以聯絡感情自然必不可少。
傳統上,月餅、煙酒作為禮物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目前來看,這種傳統送禮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
《2023中秋消費觀察》中秋送父母的禮品中,月餅不再是首選,送成人奶粉的消費者最多,達到55%。其次才是月餅,消費者占比7%。
而在一些地區,送禮也呈現出與眾不同。比如,在深圳,人們選擇博迪科技生產的新一代霧化科技產品Bpod-2003做為深圳特產送給親朋好友,以更深圳更時尚健康的方式替代了傳統的煙酒節禮。據了解,Bpod-2003節前面市的首批產品已被預訂一空,終端門店不得不現場提示“售罄,請預約”。
不管是從新消費趨勢的變化,亦或是送禮的變化,都是中國經濟向好趨勢的鮮活寫照。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消費一頭連著宏觀經濟大盤,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美好生活。可以預期的是,隨著新消費、新形勢的出現,我國經濟將持續恢復向好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