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國太平洋學會、微鏈聯合在第十七屆中國(象山)海洋論壇暨2023"青年與海"雙創大會正式對外發布海洋領域《2023中國未來獨角鯨榜單》,深圳華泓海洋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簡稱『華泓醫藥』)作為我國海洋生物醫藥代表性企業榮登榜單。
深圳華泓海洋生物執行董事王新文受邀出席本次大會,并代表公司上臺領獎。她表示,本次獲獎對于華泓醫藥來說是個莫大的認可和鼓勵,我們將再接再厲,在海洋生物領域深耕,加快推進海洋創新藥的研發進度,盡最大努力為國內外癌癥化療后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可負擔的創新藥物。
王新文表示,海洋生物醫藥作為國家海洋新興戰略產業,在現場得到了眾多資本機構的關注與認可。普遍來看,生物醫藥企業具有研發周期長、投入資金大的特點,但海洋生物醫藥的發展蘊含著巨大的產業開發價值和發展前景,同時在經濟和社會等維度都將帶來不可估量的效益。因此,資本的加持將會為整個行業的創新開發帶來重要的產業助力,同時也將為區域發展帶來相當大的產業延伸和集群發展效應。
依托海洋生物遺傳信息、分子生物學數據、生物活性物質等開發利用的信息數據與科研基礎,華泓醫藥通過多組學技術、組合化學、生物合成、分子生物學、發酵工程等技術手段的交叉運用,建立菌株、藥源資源樣本庫和數據庫,進行海洋生物基因結構與功能、海洋生物次級代謝產物分離鑒定、活性先導化合物的發現與優化、海洋候選藥物開發應用等工作,為解決藥源瓶頸提供新的方案。
華泓醫藥新藥研發團隊由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石瓊、行業頂尖專家李文保領銜,匯聚國內外高水平院校博士等高素質人才,團隊年輕但具備豐富的新藥研發經驗和成果產業轉化能力,可為管線研發的持續快速推進以及生產和銷售提供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華泓醫藥在藥物專利方面共申請33項,其中國內發明專利已授權6項,國際發明專利已授權18項,國際專利授權率100%,主要授權地區為美國和歐洲。其中,CMBT項目已完成從研發到生產的全環節專利布局保護,包括化合物、藥用鹽、晶型、藥物組合物、制劑及制藥方法等,建立了專利、商標、著作權等完善的知識產權布局保護體系。
據相關數據顯示,如今國內外癌癥發病率均居高不下,市場對于升白藥品的需求極大,目前僅在中國就有超過100億的市場份額,全球銷售額約550億元人民幣,并以每年15.7%幅度增長。
『華泓醫藥』正在全力推進的一款CMBT藥物正是用于預防和治療化療引起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CIN)的新型海洋小分子1類新藥,能夠預防和治療放療所引起的毒副作用即骨髓抑制,提升癌癥患者化療后的免疫能力,從而降低癌癥死亡率。
該產品采用氘代藥物研究技術,成功率高,風險較低,目前正在開展IND申報工作,預計2024年年初可以取得IND并進入臨床實驗。
據介紹,深圳華泓海洋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是大百匯海洋科技、華大海洋旗下專注于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子公司,以基因科技為支撐,布局基于藥物基因組學技術的多管線創新型海洋藥物研發,專注于抗腫瘤、升白、免疫調節、罕見病等多個治療領域,致力于研發具有全球領先、安全、有效、患者可負擔的創新藥物,以滿足國內外巨大的臨床需求。公司已于2021年完成6000萬融資,投后估值2億元,目前正處于A輪融資階段。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