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通山縣運用共同締造理念,按照“資源整合、務實管用、共建共享”的原則,依托城區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小區黨支部陣地、超市、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在小區、商圈樓宇、超市、美食街等場所,采取新建、改造、共建等方式,著力在城區打造36個“紅色驛站”,為快遞員、外賣小哥等新業態就業群體和以環衛工人、建筑工人為代表的戶外勞動者等提供納涼休息,補充飲用水等多種服務保障和暖心服務,有效開辟“微陣地”,形成一張遍布大街小巷的“便民服務網”。
8月15日早上9點,在萬成時代廣場中百倉儲外賣取貨點,外賣小哥宋曉東顧不上休息,連續跑了13單。空閑之余,就在取貨點旁的“紅色驛站”倒杯水喝,休息一會。
宋曉東說:“沒事的時候進來吹下空調,喝點冰水,累了就休息一下,‘紅色驛站’太好了!”
臨近中午,天氣異常炎熱。城市美容師環衛工人朱斌與他的同事完成了街道清掃、垃圾清運等相關工作。他們來到工作區域內的“紅色驛站”,拿瓶冰水,吹著空調,邊喝邊聊天,舒緩下工作的疲勞。
幸福生活,需要大家共同締造。“紅色驛站”的打造,得到社區、小區、銀行、超市、書店、商家等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大家都積極參與進來,除了設置休息區域,還無償提供飲用品、冰箱、空調等。
一個“紅色驛站”,就是一個黨建“微陣地”。該縣在“紅色驛站”創建過程中,建立“3+N”服務清單,所有的“紅色驛站”在提供飲水、充電、休息納涼等基礎服務上,還提供WiFi、衛生間、便民醫藥箱、報刊閱讀、食物加熱、免費寄存、信息咨詢等多元化服務,為戶外工作者打造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能喝水、閱讀休閑的服務港灣。
與此同時,該縣一方面通過整合志愿者資源,成立紅色驛站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政策進站、法律進站、代辦事務進站等志愿服務,切實把“紅色驛站”打造成傳遞黨的聲音的“前哨站”、聯絡黨群關系的“連心橋”、服務群眾的“小窗口”;另一方面依托紅色驛站,強化外賣員、快遞小哥、環衛工人等戶外工作者的職業榮譽感,積極吸納各類人員和資源,引導他們參與基層治理,讓紅色驛站成為社區治理的集聚之地,為基層治理注入“新”活力、貢獻“新”力量。
下一步,該縣將圍繞站點應用、服務提質等方面,進一步深化“紅色驛站”建設,利用好快遞、外賣行業優勢,探索開展“黃藍騎士先鋒行動”,采取“接單+派單”的方式,讓新就業群體在“走街串巷”中融入社區服務工作,讓“小陣地”發揮“大作用”,為基層治理注入“源頭活水”。
通訊員 王賢波 張威 徐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