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咸寧網訊 記者張歡、通訊員紀甜一報道:8月22日,咸寧市社會救助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召開,通報咸寧市社會救助工作總體情況以及教育救助、醫療救助相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上半年以來,我市加大對困難群眾的救助力度,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困難群眾生活保障不斷提升。上半年,我市累計為11.8萬名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臨時救助對象發放救助資金2.83億元。其中城市低保18414人,發放資金4013萬元;農村低保81612人,發放資金14763萬元;特困人員10181人,發放資金8295萬元;臨時救助7877人次,發放資金1326萬元。在深化放管服方面,秉承“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原則,縮減低保辦結時限,讓困難群眾受助更加及時便捷。
特色學生資助體系逐漸形成。我市已形成投入上以政府資助為主、學校和社會資助為輔,方式上以無償資助為主、有償資助為輔,對象上以助困為主、獎優為輔的特色學生資助體系,資助力度、范圍、標準不斷提升,困難學生家庭教育經濟壓力顯著減輕。2020年至2023年,全市累計資助學生65.1萬人次。資助學生由2020年的21.3萬人次,增加至2023年的22.1萬人次,年均增幅1.24%。三年間,全市累計資助資金達4.674億元。資助金額從2020年的1.44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1.64億元,年均增幅4.23%。
醫療制度托底保障日臻完善。截至目前,全市脫貧人口362274人、農村低收入人口98960人按人員身份實行分類資助,實現應保盡保,應資盡資。全市農村低收入人口住院“三重保障”共計補償15822.7萬元,政策內報銷比例95.8%;門診慢性病“三重保障”共計補償2021.6萬元,政策內報銷比例89.2%;其中享受傾斜醫療救助1610人、救助金額344.3萬元;切實減輕了困難人員看病就醫支出負擔。此外,大力推進“三下沉”舉措,參保群眾可就近在6個縣(市、區)、71個鄉鎮(街道)醫療保障服務中心辦理業務,真正實現“門口辦”“馬上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