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豐源的桃園花海,尋覓“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情誼;在珍湖國家濕地公園,與春天來一場美麗的邂逅……
如今的陸溪,全域旅游多點開花,景區景點持續滿員,一個又一個文旅項目紛紛落戶,吸引著游客來此體驗詩畫美景。
近年來,陸溪鎮高度重視文化旅游工作,始終堅持文化自信,深化文旅融合,著力鋪展文旅融合發展新畫卷,繪就令人心馳神往的“詩和遠方”。
(資料圖)
崛起一座“阿拉丁歡樂城”
8月11日,走進嘉魚縣陸口旅游度假區項目現場,瞬間映入眼簾的是整片的椰林和沙灘,一個個帳篷和沙灘躺椅錯落布局,滿滿的熱帶度假風情。
“您現在看到的是我們先期開放的沙灘樂園,由東南亞露營區和沙灘休閑區組成,今年4月2日開工建設,于7月底基本建成。”項目投資人、湖北鼎途公司董事長程昆笑著說,老百姓不出國也能體驗異域風情了。
沙灘樂園是該景區幾大板塊之一。據悉,陸口旅游度假區又稱阿拉丁歡樂城,由湖北鼎途公司投資40億元開發建設,總規劃面積約7000畝,計劃打造一個文旅、農旅、康旅與教旅多產業高度融合的綜合性旅游度假區。
“景區規劃布局為一軸九組團,游樂項目貫穿整個景區,包括運動樂園、萌寵樂園、冰雪世界、無動力樂園、高空樂園、室內水上樂園、大型溫泉療養樂園、沙灘樂園、垂釣中心、特色商業街,以及大健康管理中心和國家級研學產業園,打造一個老中小三代人都可以游玩的歡樂城。”程昆說。
提起為何落戶陸溪,程昆如數家珍。“當初,我們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在各地考察,最終選擇留在陸溪發展。”程昆說,選擇這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嘉魚的黨員干部干事創業作風扎實。
“項目是縣委書記王永親自招引進來的,在與王書記的多次接觸中,我感受到了嘉魚黨員干部雷厲風行的優良作風。”程昆告訴記者,嘉魚有這樣的黨員干部隊伍,他相信自己的事業一定能在這片投資熱土上做大做強。
事實的確如此。在推進過程中,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項目現場辦公,解決項目建設難題,并在嘉魚縣現代服務業專班和相關縣直部門的幫助下,加快了項目審批、規劃、環評、用地等方面的進度。
程昆說,他選擇這里的第二個原因,正是看中了陸溪鎮山水人文特色、三國文化底蘊及便捷的交通區位優勢。“景區地處嘉魚、赤壁、洪湖三地交匯中心,距離武漢、咸寧、仙桃、岳陽1.5小時車程。以項目地為中心、2小時車程為輻射半徑,可覆蓋5000萬居住人群。”程昆說,優越的交通條件能為景區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流,他對景區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據了解,項目于今年4月破土動工,目前沙灘公園小循環板塊已經基本完工,環湖公路也已基本建成,正在實施停車場、客運站建設和道路亮化、景觀布置等配套工程。下一步將啟動研學產業園和溫泉康養中心等建設,預計明年5月1日整體完工。
“保姆式”服務彰顯營商環境
短短4個月時間,項目區從一個墳山林立、塘堰交錯的地方,變成了一道靚麗風景線。這與陸溪鎮鎮村干部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陸溪鎮做到有呼必應,從項目簽約、落地到施工,全程為我們提供‘保姆式’服務。”程昆對嘉魚縣、陸溪鎮營商環境豎起大拇指。
提起項目建設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程昆坦言,就是征地拆遷和移墳。他一直擔心項目區成千上萬座墳墓搬遷不了,沒想到陸溪鎮推動這項工作的力度會如此之大,速度會如此之快。
為啃下征地拆遷和移墳這塊“硬骨頭”。陸溪鎮黨委、政府成立了重點項目指揮部,由鎮黨委書記擔任政委,鎮長擔任指揮長,下設7個工作專班,推行日晨會、周通報和問題會辦等制度,集中力量對土地流轉、征地拆遷、手續辦理等工作倒排工期,落實“清單化、責任化、時限化”管理。
鎮宣傳委員李儒回憶,在征地拆遷和移墳工作中,鎮村干部不知吃了多少次“閉門羹”。“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甚至更多次,只要我們用心用情用理,群眾總會被感動。”李儒說。
真心換真情,“征”得百姓心。為了征地拆遷和移墳工作能順利進行,面對村民的不理不睬,鎮村干部堅持“5+2”“白加黑”常態化工作機制,“厚著臉皮”三番五次到群眾家中、田間地頭苦口婆心講政策、講道理,有時一談就是幾個小時,一走就是幾萬多步。
不管狂風暴雨還是烈日當頭,在群眾家中和遷墳現場,總能看到鎮村干部的堅守。
值得一提的是,為有效配合移墳工作,陸溪鎮從去年春節后開始謀劃公墓建設。從選址、征地、規劃、建設到具備使用條件只用了短短半年時間。暖心的服務換來了被征拆戶的支持和配合,細致而扎實的前期工作讓群眾吃下了“定心丸”。不少群眾從不理解到肯配合再到反過來幫助做通其他村民工作。
以界石村為例,91.25畝的水面、土地18天完成交付;1500余座墳3個月完成遷移。“遷墳工作,一頭連著傳統的民間習俗,一頭牽著未來鄉村振興,是難度極大的一項工作。但是鎮村干部在充分尊重民風民俗的基礎上,通過‘嘴勤、腿勤、腦勤’,一次次宣傳動員,終于啃下這塊硬骨頭。”鎮黨委書記唐瑩說。
唐瑩介紹,項目動工以來,該鎮累計交付水面、土地1000余畝,搬遷墳墓3500余座,拆除房屋10余處,確保了項目推進高效有序、安全穩定。針對建設中出現的用地、用水、用電、用路、用網等問題,該鎮實行全天候、全領域、全過程的“24小時保姆式”服務,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特色文旅小鎮“呼之欲出”
項目不僅推動了陸溪鎮鄉村振興,也為村民增收帶來了福音。項目開工以來,村里空閑勞動力大都參與進來。
“項目所在的界石村、銅山村紛紛成立勞務、機械專業合作社,通過‘企業+合作社+村民’的模式,全力為項目提供服務保障,帶動村民增收。”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任賢濤介紹,目前項目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億元,平均每天為村民提供臨時就業崗位500多個,租用大型機械設備500余小時,已招聘固定員工100余人。
大批的年輕人選擇返鄉就業,投身家鄉建設發展。陸溪鎮青年李文祥就是其中之一。他大學畢業后,在外工作多年。后來自己創業,成立了一支名為“花園村花”的直播團隊,走上了“網紅”之路。
陸口旅游度假區項目正需要這種直播人才,便向他拋來橄欖枝。“家門口上班,既兼顧到父母妻兒,工資待遇也不錯,我很享受這樣的工作生活狀態。”李文祥說。
據悉,項目正式開園后預計將提供2000余個就業崗位。“屆時,可以帶動周邊村民發展民宿、農家樂,讓村民變老板、成股東,全部吃上‘旅游飯’。”唐瑩說。
近年來,文旅項目成為陸溪鎮的發展“熱搜”。該鎮在東吳大道沿線布局,從投資1000萬元的山錦坡親子露營基地,到投資6000萬元的康豐源生態旅游區。從投資1.18億元的嘉魚珍湖國家濕地公園,到投資40億元的陸口旅游度假區……一批批文旅項目不斷刷新“進度表”,不僅傳遞了陸溪全力做強文旅小鎮的強勁信號,也為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更強動力。
“文旅產業要振興,項目是最重要的支撐。”唐瑩介紹,今年以來該鎮圍繞“招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思路,立足于蓮藕產業和文旅康養產業開展精準招商。通過項目建設把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持續提升陸溪鎮文化旅游品牌影響力。
如今的陸溪,一批批高質量文旅項目正“開花結果”,一處處風光旖旎的景區景點正“加速出圈”,一場場獨具特色的文旅活動正“輪番上演”。
“陸溪鎮最靚麗的名片是山水,最厚重的底蘊是文化,最優秀的稟賦是生態。”唐瑩說,將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文化旅游內涵,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全力打造特色文旅小鎮,讓旅游興鎮之路越走越好。
(特約記者 皮道琦 通訊員 雷平 林婕 陳可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