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就在2005年的今天,攬綠水青山,展家國情懷,在這個意義非凡的日子,以“從山水精神到生態美育”為主題的《山河——綠水青山主題藝術展》研討會在云堡未來市隆重召開。
本次研討會由上海藝術百代美術館主辦,由著名海派畫家、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奮斗系列美育展覽聯合策展人汪家芳主持,研討會邀請到韓子勇、毛時安、于洋、朱剛、孔達達、張立行、王仁維、湯哲明等8位來自學界、藝術界、新聞界等不同領域的嘉賓圍繞“從山水精神到生態美育”主題,探討中華傳統文化中“山水精神”的內涵和時代價值,貫徹當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為藝術百代美術館9月份即將開啟的《山河》展建言獻策。
上海藝術百代美術館推出的“奮斗”系列美育展覽之三《山河——綠水青山主題藝術展》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等單位主辦。展覽邀請60余位藝術家,以逾百組(件)主題藝術作品展現從建國初期到社會主義新時代期間,中華兒女對祖國山川自然的深情守望與熱情贊頌。展覽分為一個主策展單元與兩大特別策展單元,通過主題畫作、裝置、書法、新媒體、互動空間、青年優秀藝術家作品、公共藝術等多種形式,呈現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懷的交融,《山河》展是藝術百代美術館在生態美育上一次承上啟下的有力實踐。
在中國水墨畫、書法、文學和當代藝術作品中,都貫穿著傳承千載的自然審美觀。本次研討會對“從山水精神到生態美育”主題的探討,既涉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崇尚“天人合一”、樂山好水的哲學精神,同時也深入到當代藝術家的創作過程和展覽作品中。審視當下,在主題性美術館的公共美育使命中,如何將生態美育融入“社會大美育課堂”,在公共藝術項目和生態美學實踐中號召觀眾敬畏自然、保護環境,都是《山河——綠水青山主題藝術展》力圖在展覽中帶給公眾的美育啟迪。
本次研討會由著名海派畫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汪家芳主持。在《山河》展中,汪家芳的大型主題系列作品“畫說徐霞客游記”也將隆重展出。他在研討會談到,本次《山河》展的策劃圍繞傳承“山水精神”與探索“生態美育”展開,推進上海市“社會大美育計劃”項目
會上,上海藝術百代美術館館長劉子惠首先介紹了美術館的概況及山河展的籌備情況。她談到,藝術百代美術館秉承上海三大文化品牌——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建館理念, 自2021年以來,美術館連續舉辦了“奮斗系列美育展”(五年計劃)之《奮斗》和《城·長》兩大展覽;還開啟了國際藝術家駐留計劃,舉辦了各種豐富多彩的公教活動,以多元、跨界的方式將藝術帶入到社區、學校和景區等更廣泛的公共空間。
“從山水精神到生態美育”研討會圍繞“山水精神與自然審美”、“生態美育融入‘社會大美育課堂’”、“《山河》展的生態美育價值”三個分議題延伸探討。8位專家學者、藝術家、文藝評論家和知名媒體人針對不同議題展開了精彩發言。
山水精神與自然審美
中國古典文化中的山水精神與自然審美,自古以來貫穿于文人士大夫、平民百姓的思想當中。與會嘉賓從個人創作和中國文化的不同角度闡述了“山水精神”的概念內涵。
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中囯作協全委會委員,中央文史館特約研究員韓子勇表示:“山水不應該向外求,而應該向內求索。‘山水精神’和我們自身的經驗是融為一體的,我們開墾的是自己記憶之中的山水。對山水的熱愛和我們對生命、祖國、故土的情感聯系在一起。我們過去生活的環境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山水連接著我們的田園鄉愁。”
北京國際文化藝術保護中心主任、國家藝術基金評審專家孔達達認為:“我們在新的時代當中,我們要有新的創作方式,怎么能夠代表這個時代,代表這個時代的山山水水?這是我們要去思考的。今年上海藝術百代美術館即將舉辦的《山河》展,以山水精神與自然融合,用這類作品呈現給觀眾,我想這能讓自然山川之美喚起我們對自然的愛,對家國的愛。”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博士湯哲明談到:“追求心靈的自由,是中國山水畫的根本目的,也是中國文化的哲學精神,它強調自然、圓融、反求諸己,與西方文化有著互補的作用。《山河》展發揮著生態美育的價值,更希望它能引導我們在山水中尋找內心的自由。”
生態美育融入“社會大美育課堂”
從藝術參與介入到當下社會實踐的角度,如何將生態美育融入“社會大美育課堂”,作為公共文化平臺的美術館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圍繞美術館的生態美育創新實踐案例,現場嘉賓集思廣益、暢所欲言。
文匯報創意策劃總監,上海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媒體人、策展人、藝評家張立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山河》展對融入社會大美育計劃具有重要作用,發揮美術館的生態美育價值,《山河》展應當力爭‘破圈’,打破美術館的有形圍墻,借助無形的互聯網知識分享、媒體傳播與推廣,通過舉辦跨界的專家講座、公教系列活動,把形而上的山水精神,融入到廣大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上海市美術館協會會長、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朱剛談到:“今天的研討會在首個‘全國生態日’舉行,恰逢其時。希望藝術百代美術館能夠創建一個‘綠色美術館’,延伸綠色課堂。山水作品或綠色美育,能呈現出一種沉浸式的體驗,打造一個綠色生態的審美觀。希望通過《山河》展,能更好地引領綠色生活。”
充分發揮《山河》展的生態美育價值
與會專家們還紛紛為《山河——綠水青山主題藝術展》建言獻策,上海藝術百代美術館推出的系列主題性展覽,從“奮斗”到“城長”再到“山河”,串聯起一座公益美術館關注當下時事的家國情懷。
原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毛時安談到主題性展覽發揮生態美育價值時表示:“不僅有著中國文化的深遠內涵,生態文明建設是現代中西方文明飽受工業污染后的覺醒。《山河》展從城市、時代背景出發,希望能力爭做出趣味性、互動性,展現民營美術館的情懷與擔當。”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于洋在會議上提出獨創的“五個見”,來講述《山河》展的生態美育價值:見自然——在山河中感受自然的美;見鄉村——認識到人文聚落中的鄉村風貌與風情;見城市——在城市中培養生態城市意識;見時代——學習時代的發展理念,立足于當下作出新思考與實踐;見天人之際——感受天人合一、澄懷味象的真理,并激發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和責任。
解放日報城事頻道總監王仁維在研討會上表示:“山、水、林、田、湖、草、沙構成了我們國家山河的基本元素,也是生態文明保護的基本元素。希望通過展覽,讓高雅藝術能夠被更多民眾所理解和欣賞,這是《山河》展的重要意義。”
在本次研討會上,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從山水精神到生態美育”的主題內涵,奉上了一場思想與文化的盛宴,同時也為“山河”展集思廣益,提出許多非常寶貴的意見。《山河——綠水青山主題藝術展》將在后續的展覽中通過藝術導覽詮釋、公眾互動和美育講座、工作坊等豐富公教活動,激勵公眾共同為美麗中國建設而奮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