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咸寧“紅色物業”共同締造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正式啟動。作為全省首個進行全域性“紅色物業”標準化建設的城市,咸寧具有何優勢,底氣來自哪里?記者近日進行采訪了解。
(資料圖)
1737個小區“四有”漸優
朝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全覆蓋,兩年標準化,三年達到全國先進水平”的目標,在2021年底,全市1737個小區實現從“有范圍、有兩委、有陣地、有物業”四個全覆蓋轉變為“小區范圍優化、兩委組建強化、陣地建設固化、物業服務深化”四個提升。
范圍優化。規劃部門對全市小區范圍重新劃定,小區進出口在哪、隔壁都是哪些地方……地圖上一清二楚。小區范圍的劃定,不僅利于物業公司提供精準的服務,而且有利于社區和部門管理小區。市民碰到問題,不會再因為小區邊界不清無處詢問、無人處理。
兩委強化。兩委具體是指小區黨支部和小區業委會。目前,咸寧所有小區都組建了兩委,全市640余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4.7萬余名黨員干部,常態化下沉小區開展服務。小區有人管,小區的事情有人做,居民住得更舒適。
陣地固化。通過幾年的清理,小區公共服務用房都騰挪出來,給老人當作棋牌室,給小朋友打造兒童樂園……小區居民不僅有了活動空間,社區還有了服務平臺。有了服務陣地,各類機構通過社區,樂到小區居民中開展防溺水、心理疏導、防詐騙等各類公益活動。
服務深化。現在咸寧所有小區都有人提供物業服務,要么是專業物業公司提供,要么是社區委托物業公司提供,要么是小區自治委員會找人提供。近年來,咸寧通過物業行業誠信體系建設、物業服務等級第三方評定、市場準入機制建設、“紅黑榜”監管機制建設等,小區物業服務質量提升。
規范的軟、硬件“打底”
2021年,咸寧“紅色物業”作為“老舊小區改造長效管理機制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2022年底,咸寧成功申報全省唯一一個全域性“紅色物業”共同締造標準化示范區建設。
在7月28日的專題會議上,湖北省標準化與質量研究院服務所所長鄧希妍表示,咸寧進行全域性“紅色物業”標準化建設有著堅實的基礎,一方面工作機制規范,另一方面基礎配套設施規范。
咸寧市通過多年實踐和探索,建立起五步工作法——建立一個核心、堅持雙向引領、突出三治融合、創新四大機制、實現五有目標,形成“紅色物業”閉環管理的機制。
五步工作法下,咸寧小區管理呈現以下良好局面:以小區黨支部為核心,業委會和物業公司引領小區發展,小區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部門聯動、民主協商、價格監管、獎懲激勵等四大機制建成,并在小區發揮作用,小區管理日趨規范。
不僅如此,五步工作法還“補齊”了小區物業硬件設施短板,規范了小區基礎配套設施。現在,咸寧小區硬件設施統一化、標準化,進出有門崗、安防有監控、邊界有圍擋、停車有車位。
此外,咸寧正在進行物業數字化建設,構建全新的智慧物業信息平臺。這個平臺,可以促進“紅色物業”標準化建設,使相關建設成果盡快運用到實際,從而實現小區共謀、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格局。
(記者?黃蘭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