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治理是城市基層治理的主陣地,小區治理好壞也是基層治理水平的“晴雨表”。
如何推動小區治理創新?如何推進服務下沉小區?如何探索智慧小區治理?市、區民政局依托基層社會治理“微家園”平臺,嵌入“云上協商”的便民服務內容,試點建設小區智慧屏,探索小區議事協商新路徑,拓展小區議事協商新方式,打造小區議事協商新平臺,不斷提升小區治理信息化水平,增強服務時效性,引發了為民便民惠民的“蝴蝶效應”。
從腳尖到指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紅領巾學堂遷到我們小區來了,以后孩子們的周末可以更充實了,這個云上協商還真的挺方便的。”
6月12日,咸安浮山街道辦事處銀泉社區綠洲灣小區智慧屏上播放的“云上協商”最新投票公示結果,引發居民熱議。
“紅領巾學堂”落戶銀泉社區已有兩年,是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公益項目,每周六都會在銀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
今年5月,銀泉社區結合居民群眾意見,經慎重考慮,決定將“紅領巾學堂”遷移至居民小區內。但遷到哪個小區更合適?這些可不能由社區決定,要充分聽取廣大居民的意見。
“一戶戶入戶投票會花太多時間,且很難集中找到居民,因此我們想到了利用‘云上協商’平臺。”銀泉社區黨委書記余文娟介紹,通過前期籌備、發布投票通知、投票、公示等流程,不到4天時間,選址問題迎刃而解,“紅領巾學堂”順利“落戶”綠洲灣小區。
余文娟所說的“云上協商”是市、區民政局基于咸安區政府建設的基層社會治理“微家園”平臺而拓展的一項云上議事協商功能,讓傳統的業主大會在線上線下可以同步進行。
通過云上議事協商平臺,業委會可發布需要小區居民共同參與議事的事項,召開線上業主大會,小區居民可線上參與、發表個人意見或看法,并可實名制進行投票表決,最終形成協商結果,業委會可將協商結果在信息平臺和小區智慧屏進行公示。
一句話,動動手指,問事、報事、議事、辦事在平臺上“一鍵完成”。
不僅如此,“云上協商”還實行積分管理,建立積分激勵機制,由社區負責積分的認定和管理,依據小區居民、志愿者、業委會成員、物業服務人員履職或參與治理服務情況給予一定的積分獎勵,積分可兌換物資或服務,進一步鼓勵更多人參與到小區建設中來。
只上一張網,只進一扇門,議事協商新路徑和新方式,讓小區治理智能化和信息化所帶來的便利一覽無遺。
從腳尖到指尖,“云上協商”實現了民生服務“零跑路”,體現了民生服務“新速度”。
從線上到線下
6月12日傍晚,咸安區永安街道辦事處文筆路社區關音巷小區門口,剛安裝的智慧屏里正在播放電信詐騙、食品安全 、政策指導及天氣預報等內容,不一會,創業就業、扶貧幫困、安全生產等實用信息也跳入眼簾。
“由于文筆路社區三無小區居多,常住人口中多半老齡化。”社區黨委書記董莉介紹說,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區內原有的傳統宣傳欄、流動廣播、活動展板等宣傳形式已無法滿足當下社區工作的需求。現在社區內5個小區試點安裝了智慧屏,社區工作者可以在辦公室遠程實時操作控制屏幕播放內容,既方便社區能夠第一時間發布政策通知、宣傳、公示物業管理等內容,又有效提升社區各項工作在居民中知曉率,使信息傳播更加智能高效。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市區已有35個小區智慧屏安裝完畢,小區里的智慧屏成為了社區便民服務的一個重要平臺和小區內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市民政局四級調研員揭志剛說,通過智慧屏與“云上協商”平臺的無縫對接,從線上到線下暢通了小區居民議事協商的渠道,方便了小區居民的參與,拓展了小區治理的陣地與載體。
在市、區民政局打造的“云上協商”平臺中,明確提出要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建立社區居委會主導,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共同參與的“三方聯動”工作機制,探索“提、理、定、商、用”五字訣的云上議事協商流程。
“提”是指由居民圍繞小區自治和居民需求提出意見建議。“理”是指由成立的小區議事協商小組對收集到的意見建議進行梳理匯總,擬定協商議題。“定”是指社區根據報備的擬協商議題,組織相關方進行預協商,根據可行性制定協商方案。“商”是指全體業主對發布的議題,進行線上投票及發表意見,形成協商結果。“用”是社區通過小區智慧屏向居民公布議事協商結果和最終落實情況。
從線上到線下,從平臺到終端,打通了基層組織與居民溝通互動的“堵點”,讓居民能全程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便利,提升了居民的參與感,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
從最初到最后
浮山街道銀泉社區桂泉小區是一個新建小區,入住業主普遍較為年輕,是參與小區建設的主力軍,但是,隨著工作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小區里的年輕人卻經常無暇參與小區開展的線下議事活動。
智慧“云上協商”上線后,桂泉小區開展了線上線下議事協商活動,年輕業主全覆蓋參與,老年機一族也不甘落后,以“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的勁頭熟練掌握云上協商操作方法和流程,在小區第三場議事協商活動中,老年一族也成為云上協商的主要力量。
銀泉社區黨委書記余文娟說,云上協商,議出了民生,議出了治理,議出了和諧。
“議出民生”,通過3場議事協商,打造了桂泉小區科普之家,開展科普活動2場80人次;“四點半課堂”服務時長延伸了1個小時,為10個學齡兒童,提供溫馨照料,也解決了父母的后顧之憂。
“議出治理”,小區長廊和議事亭的文化提升方案,共收到了居民30條自創的議事對聯,小區治理共收到居民提出的民生需求22條,停車、樓道照明燈和桂泉酒店排煙管道改造等17條民生需求已經解決。
“議出和諧”,通過“云上協商”,基層黨組織和居民想在一起、謀在一起、干在一起,形成了小區支部主導、群眾參與、共建共管的和諧氛圍。
收集社情民意,解決民生訴求,“云上協商”打通了小區治理的“最初一百米”。
提供便民服務,精準服務居民,“云上協商”暢通了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我們將總結試點社區的成功經驗,積極推廣‘云上協商’模式,以科技支撐提升社區治理智能化水平,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社區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共同締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市民政局局長張志才說。(記者 盛勇)
關鍵詞: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