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凌君
5月14日的中國高中籃球聯賽全國總決賽中,來自浙江小城臨海的回浦中學隊,以74比73戰勝清華大學附屬中學隊,奪得冠軍。不久后他們回到臨海,花車巡游,全城百姓夾道歡迎。此前,清華附中籃球隊已經14次奪冠,是不折不扣的常勝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網絡熱議,說回浦中學的奪冠之路灑滿青春的熱血,堪稱現實版的《灌籃高手》,動漫作品里,寂寂無聞的湘北高中籃球隊,打敗了常年冠軍山王工業籃球隊。有人說,回浦中學男籃奪冠書寫了小城籃球的傳奇。他們好奇,這所縣城中學籃球隊如何在名校云集、強手如林的全國高中聯賽賽場脫穎而出。
渴望
浙江臨海是個縣級市,回浦中學雖然是當地歷史悠久且頗有名氣的重點中學,但在全國而言,知名度不高,不少人想不到,這次憑著籃球隊一戰成名。
1982年,從原杭州大學體育系畢業的蔣賢俊回到母校回浦中學,并未設想過回浦籃球的未來。當時,蔣賢俊領到任務,要重建校園男子籃球隊。剛接手時,球隊一窮二白——沒有教練,沒有隊伍,訓練場地只有一塊水泥地,城里稍微有點籃球特長的孩子,家長都愿意往其他重點中學送。沒辦法,蔣賢俊只能自己跑出去招隊員。為此,他幾乎跑遍了臨海的每個鄉鎮,市里開運動會,他也跑去看,“孩子多,能挑出的概率大一些。”蔣賢俊說。
回浦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康樂就是那個時期被選上的。“那時候,我正在讀初三,參加體育中考。他在操場上看到我,覺得我個子蠻高,就說可以了。我那會兒從沒打過籃球。”李康樂告訴記者。就這樣東拼西湊,慢慢地,回浦中學從臨海打到地市賽、省賽、全國賽。
不過,當真正站在全國籃球賽場上,他們才意識到和強隊之間的差距。“很多時候,身體天賦的差距單靠訓練和技戰術很難完全彌補。”李康樂說。于是,回浦中學想方設法引進天賦更好的球員,并且花大力氣從遼寧請來羅倫擔任主教練。
“回浦中學男籃雖然是小縣城的球隊,但我們誰也不怕。”回浦中學男籃主教練羅倫,從來不羞于談野心。“我們每天喊的口號就是爭奪全國冠軍,這是我們訓練唯一的目標。”他告訴記者,球隊能奪冠,靠的就是意志力和奪冠的渴望,“我們始終拿冠軍當目標,用這個來激勵隊員,大家擰成一股繩。”羅倫說。
2017年,成為全國高中籃球聯賽常客的回浦中學終于打破清華附中多年壟斷,問鼎冠軍。今年,蟄伏6年后,回浦中學男籃再度登頂。
出路
相比草創時期,如今的回浦中學男籃更專業。
比如,除教練外,球隊還專門聘請體能訓練師、康復師等,作為球隊的后勤保障。更關鍵的,是逐漸形成了以本土球員為班底、陸續引進省外球員、建立梯隊的培養模式。“我們從小學開始選材,初中部每年從定點小學選拔15人,3年后60%的籃球苗子輸送到高中部。”李康樂說,這不但打通了籃球人才的升學通道,也初步搭建了金字塔結構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回浦中學初高中男籃約60人,女籃約40人,形成了較完整的人才梯隊。
這樣的培養模式保證了球隊的下限。在李康樂看來,對回浦中學來說,40多年摸索出的“教體結合”的方式是一條較為合適的路子。“臨海的籃球體校并沒有形成特別成熟的體系。我們的球隊建立在學校的基礎上,有了這個機構,可以有效解決團隊構建、日常生活以及資金保障等一些事項。”李康樂說。
在回浦中學,即便球員在層層選拔過程中被淘汰了,也可以有一個比較好的出路。
李康樂覺得,“出路”很重要。對大部分學生來說,職業籃球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很多人希望的,是通過籃球這個特長,在未來升學中贏得主動權。采訪期間,多數學生都告訴記者,暫時不會考慮走職業化的道路,他們有心儀的大學,希望考上目標的學校,未來找一份不錯的工作。記者還曾在回浦中學采訪一位前來試訓的學生和學生家長,家長明確表示,不希望孩子過早脫離學校的環境。
“現在招生政策變了,對文化課的要求很高。”李康樂說,平時球隊訓練不會占用上課時間,目的就在于讓球員有充分的學習時間。幸運的是,在決賽當天,回浦中學男籃的8名高三學生全部通過了心儀大學的高水平運動員測試。其中,淡厚然被清華大學簽下,接下來他將赴塞爾維亞與中國男籃二隊(U19國青男籃)會合,備戰6月24日開打的世青賽。未來,他還希望通過大學生籃球聯賽參加CBA選秀,成為一名職業球員。張浩博和蘭皓翔去了廈門大學,其他學生也收到湖南工業大學、寧波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學校的錄取通知。
回顧回浦中學的籃球之路,除了獨到的培養模式和人才梯隊,也離不開一代代教練的傳承和堅守。當年被蔣賢俊在田徑場上選中的“門外漢”李康樂,畢業后回到回浦擔任初中男籃主教練長達16年。此前,李康樂帶出的學生孫新亮、孫庚,也在大學畢業后回到母校執教。
對回浦中學的隊員和教練來說,他們不認可奪冠是“逆襲”的說法,認為這更像是水到渠成的勝利。在過去的9個賽季里,他們的最差戰績是全國第五名。
氛圍
記者多次追問:“回浦中學奪冠的秘密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這個問題,你可能要在臨海、在回浦中學待上一段時間,才能夠得到答案。”
走在臨海的街頭,很容易被這里的籃球氛圍所感染。比如,從臨海高鐵站下車,出口處最顯眼的位置懸掛的就是回浦中學奪冠的合影。臨海的大街小巷,很多有大屏幕的地方播放的是回浦中學奪冠的視頻。很多人都在談論籃球,從高鐵站工作人員到出租車司機,或是小賣部老板,只要提起籃球,他們都會興奮地跟你聊上幾句。5月16日,回浦中學男籃奪冠凱旋,臨海全城相迎,用花車巡游的最高禮儀來歡迎歸來的小英雄們。
在回浦中學,籃球氛圍更加濃厚。籃球是這所學校最熱門的選修課,校園籃球場上常常人聲鼎沸,不少同學都會在課間和午休時間打籃球。球員的訓練時間,常有學生圍觀。在很多球員的眼中,這樣的激勵是一種正向循環。“訓練和比賽都更投入了,不能對不起觀眾。”有球員告訴記者,站在賽場上是他們最自信的時候,他們希望延續回浦籃球的榮耀,也為自己找到更好的出路。
回浦中學籃球隊員平均每周訓練時間約為20小時,相比每周30小時以上訓練時間的職業運動員有較大差距,但在浙江省各學校間排名前列。曾經有人將一場高中聯賽的比賽片段放在專業的籃球論壇上,當看到這些十幾歲的孩子熟練地打起“電梯門”等各種戰術時,很多球迷感到驚訝。但對羅倫和他的球員來說,這更多是訓練的日常。在14日的決賽賽場上,比賽最后時刻,回浦中學正是通過“手槍”戰術打破清華附中的聯防體系,一擊制勝。
回浦籃球隊的團隊精神,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年決賽當晚,球隊隊長張浩博意外受傷,下場做了簡單的檢查和包扎后就再度登場比拼,比賽結束后他雙腿抽筋,被隊友抬上頒獎臺。頒獎儀式上,受傷球員朱柏滔已提前離場,隊員們將他的球衣帶上了領獎臺。奪冠后,球員們將羅倫高高拋起慶祝,在合影時將所有的金牌都掛在了羅倫的脖子上。榮膺MVP(最佳球員)的淡厚然說:“我們不是完美的團隊,也不是最強的團隊,但我們是最團結的團隊。”當他從易建聯手中接過MVP的獎杯時,他泣不成聲,“獎杯捧在手上很沉,但MVP不是我一個人的,是回浦中學每一個人的榮譽。”
延續
李康樂在思考,等冠軍的光環慢慢褪去后,如何讓回浦中學籃球隊走得更遠。
“奪冠之后有一種很強烈的不真實感,但很快就清醒過來思考下一步怎么布局了。”李康樂說,“放眼全國的高中籃球強校,他們的特色都很鮮明,比如清華附中招收特長生時靈活有力的政策,廣東實驗中學早些年就和廣東宏遠籃球俱樂部簽訂共建協議,發展勢頭迅猛。”接下來,回浦中學必須盡快找到新的突破點,讓小城籃球的驕傲延續下去。
校園籃球的精彩之處有時就在于流動性。比如,羅倫明年初就要退休,接下來將是他率領回浦中學征戰高中籃球聯賽的最后一個完整賽季。孫庚覺得,沒有球隊能一直在高位保持穩定,即便是清華附中,也曾有過低谷期。“梯隊建設很重要,但補充新鮮的血液也很重要。”孫庚說:“目前,我們還在努力維持全國招生,但這個其實是很不容易的,臨海作為一個縣級市,吸引力和各方面條件都不比大城市。”
孫庚偶爾會抱怨“競技體育的殘酷性”。去年,回浦中學在半決賽輸球無緣決賽,最終獲得第三名。當時,這樣的新聞幾乎沒獲得什么關注,與今年的熱鬧形成鮮明對比。孫庚有些悲觀:“對很多球員來說,以后可能很難拿冠軍了。”他希望,等這批球員畢業后,有更多人走上與籃球相關的崗位,反哺籃球教育。(解放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