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理財產品之后會投入一筆錢,叫做理財的本金,后期賣出理財產品才能拿回這筆錢,很多新手投資者在賣出的時候,發現自己贖回的份額小于購買的本金,那么,這是因為什么呢?理財贖回份額小于本金是虧損了嗎?一起來看看吧!
理財贖回份額小于本金是虧了嗎?
不一定是虧了,因為贖回份額跟購買的本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要想知道自己虧沒虧,得看贖回的資金與購買的本金對比,若是最終到手的資金小于購買的本金,就是虧了,若是贖回的資金大于購買的本金就是賺了。
理財產品份額是什么意思?
理財持有份額=購買金額/理財價格,持有份額是指理財持有的數量,比如理財每一份是2元,你購買理財總金額1萬元,那么你總共持有理財5000份,這是在不計算購買手續費的基礎上得出的數據。
理財產品贖回之后,可以看一下理財單的明細,本金和利息都會寫得很清楚,若是不會看的,可以帶上身份證去購買理財產品的銀行或者是理財公司,要求查看清單。若是在手機上買的理財產品看不了清單,說明這是代銷的理財產品,不是購買平臺直接發售的。
理財產品贖回的時候,可以看下贖回的價格是多少,在持有份額不變的情況下,贖回價格高于購買價格,就是賺錢,贖回價格低于購買價格就是虧錢,以此判斷什么時候贖回可以賺錢。
理財贖回份額為什么小于本金?
【1】扣除了手續費。用戶買賣理財產品是會收取手續費的,如果用戶投資理財產品的時間較短,且收益并不是很多的情況下,收益的金額可能小于手續費,從而導致理財贖回金額變少。
【2】只贖回了一半或者是部分贖回。現在的理財產品大多是按照份額來算的,若用戶贖回理財產品的時候,并沒有選擇全部贖回,只是選擇贖回部分份額,自然贖回金額會變少。
【3】理財產品虧損了。若用戶購買的理財產品產生了虧損,自然贖回的金額也會變少,畢竟理財產品不是銀行存款,并不能保證100%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