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選牛股?
牛股可遇也可求,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總結自己選出牛股的技巧,但是不確定性也比較大,實際操作過程中也需謹慎。
1、逐一查看漲幅排行榜前2頁左右的個股,一般漲幅5%-10%的個股都可以瀏覽一遍。
2、逐一查看量比排行榜前2頁的個股,量比突然增大到2-3倍就可以了。
3、逐一查看換手率排行榜前2頁的個股,一般是換手率大于10%最好。
4、逐一查看振幅排行榜前2頁的個股,振幅較大的個股一般是些活躍股、人氣股,將來成為妖股的可能性會高一些。
篩選完這四類股票后,仔細看看有沒有同時滿足這四類條件的股票,如果有就可以加入自選股,加入自選股后再結合籌碼分布、均線趨勢、基本面、消息、題材等方面加以綜合判斷,深入分析,選出自己認為最合適的股票買入。這種方法有個缺點,就是每天排行榜的股票都不一樣,選出牛股的不確定性太大了,所以需要投資者日復一日重復觀察、考察,對比,才有機會不錯過牛股。
選牛股的三好原則有哪些?
一. 好行業要先行
選股票一定是先選行業,股票本身再好,只要其所處行業不好,一樣很難漲起來。
對于行業的標準選擇,邱國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中有四個衡量因素:行業龍頭是否有先發優勢;行業是否有足夠高的門檻;行業相對其上下游是否有議價權;新技術變遷對行業是否有顛覆性的變化。
先發優勢和足夠高的門檻不難理解。而定價權的來源要么是壟斷,要么是品牌,要么是專利,要么是資源礦產,或者相對稀缺的某種特定資產。
2013年受市場熱捧的電影行業就是個現金流狀況很差的行業,且電影院的定價權掌握在導演和演員手里,觀眾買票到電影院是去看范冰冰、徐崢和馮小剛的,不是去看電影公司,所以名導演和名演員的薪酬總能漲到讓電影制片方不怎么賺錢的水平。迪士尼能夠歷經百年屹立不倒,很重要的原因是米老鼠和唐老鴨不會要求漲片酬。
與A股的電影公司動輒兩三百億的市值相比,與它們相同體量的美股上市公司博納影業只有人民幣15億元的市值,兩者相差十幾倍。
有的行業因為技術變化太快而很難有積累,也許積累了很久,拼命挖了很深的護城河,人家可能不進攻這個城,繞了過去又建了新城。最明顯的是高科技行業,電子、科技、媒體和通信技術更新換代太快了。再看空調跟電視,空調比較持續,電視就不持續,因為電視技術老是變,以前我們看的是CRT的,后來變成DLP的,后來又變成LCD,接著是等離子,然后又變成LED,現在又變成3D。每兩三年就更新換代一次,這樣的企業很辛苦,要不要投資更新換代?如果不投,別人超過你,你的品牌就會受損,消費者也不買你的產品;如果投,投20億、30億甚至100億只能做兩年。而像可口可樂,一個配方可以一兩百年不變。
在邱國鷺的眼中,中國也有很多傳統的東西可以幾百年不變,它的長期回報更值得期待。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2015年最看好的行業依然是金融、地產、品牌消費和寡頭制造。
二. 好公司=門檻+成長
選擇好了行業,就該選擇優質股票。
公司有四種:好的、平庸的、爛的、看不懂的;股票也有四種:被低估的、合理的、被高估的、估不準的。
好公司的兩個標準,一是它做的事情別人做不了;二是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復做。前者是門檻,決定利潤率的高低和趨勢;后者是成長的可復制性,決定銷售增速。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寧要有門檻的低增長(可持續),也不要沒門檻的高增長(不可持續)。門檻是現有的,好把握;成長是將來的,難預測。
從其過往重倉的股票來看,浦發銀行(600000)、招商銀行、中國建筑、上海汽車、格力電器(000651)等都是在行業中有明確地位、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三, 好的管理層和好的管理機制。
很多中國的上市企業成長到100億、150億以后就上不去了,是因為(公司)管理層沒有足夠的眼光和胸襟。對中小公司而言,管理層特別重要,中小公司更多處于靠個人英雄主義的階段。一兩百億以上市值的大公司,更需要依靠一種機制而不是個人。所以對大公司的分析,更需要看這個公司中層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怎么定。比如裝修行業公司,其項目散布全國各地,管理半徑長,管理得好與不好差別非常大。哪家公司KPI最重視現金流和回款,其現金流和回款就更好。
人的知識、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看不懂的公司占了一大半。在看得懂的公司中,估不準的又占一大半。看得懂又估得準的,被高估的占了一大半。剩下的股票中,合理價位的平庸公司又占了一大半。所以,一般情況下,能找到被低估的平庸公司或合理價位的好公司已屬不易,能買到被低估的好公司更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