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記者戴軼民? 通訊員楊晗? 秦毅) “非常感謝政府和民警同志,謝謝你們幫忙照顧我的孩子,還幫我解決了困難,今后我一定好好工作,照顧好孩子和母親……”3月20日上午,一位40多歲的通城男子說著這句帶著感激與愧疚的話,事情的起因還要從三天前說起……
(相關資料圖)
“警察同志,我們這里有一名孩子的家長說不管孩子了,需要你們的幫助……”3月17日17時許,通城縣公安局雋水派出所接到轄區一所學校老師的報警電話。接警后,值班民警立即驅車趕赴現場。該老師表示,小男孩今年上二年級,當天其父親發信息告知老師“孩子他不管了”,請老師自己看著辦。無奈之下,老師只好報警求助。
民警當即現場電話聯系孩子的父親,沒想到電話那頭表示:“這個孩子我不管了,家中70多歲的母親我也管不了,我現在要出去打工,這小孩你們隨便送到哪里都行……”隨后就掛了電話,再打過去便無人接聽了。
據了解,該男孩是單親家庭,一直跟著父親生活,家中還有一位70多歲且行動不便的奶奶。父親以開出租車為生,最近因為工作困境導致生活壓力大增,情緒低落,才有了之前的一幕。
由于聯系不上家屬,民警只好先將男孩帶回派出所,并為其提供了晚餐。為了安撫孩子的情緒,民警還使出“糖衣炮彈”,拿來了牛奶、糖果、零食等逗他開心。同時,民警一邊找到社區工作人員做男孩父親的思想工作,一邊想辦法聯系男孩的其他親屬。可男孩媽媽的電話無人接聽,其姑姑表示“人在外地、也沒辦法”后便掛了電話。眼看著天色越來越晚,民警最后只好聯系男孩的奶奶,在說明情況后用警車將其護送到奶奶的身邊。見到孩子后,白發蒼蒼的老人心里盡是說不出的心酸,卻還是不停地感謝民警。
考慮到男孩家庭的特殊情況,民警持續跟蹤事情進展。3月20日上午,民警會同雋水鎮政府工作人員一起,再次聯系到男孩的父親,并通過多部門協同處理,成功幫助其解決了生活困難;同時民警與男孩的父親進一步溝通,對其沖動之下拋棄孩子的行為,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并勸導其作為父親和兒子應當盡職盡責。最后,該男子表示非常后悔,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現場保證今后一定好好工作,照顧好孩子和母親。
別讓生活壓力奪走對孩子的愛
平心而論,大家作為一個為生活打拼的成年人,其實并不難理解這名男子在面對困境時,心理壓力之大,從而滋生的頹廢感和無力感;但大家無法認同的是,就算面臨再大的困境和壓力,也不能成為“拋棄”自己孩子的理由和借口,即便說說也不行。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孩子都代表著希望;如果誰拋棄了孩子,那就代表著放棄了希望。
這名男子經營著一個不算完整的家庭,背負著“上有老,下有小”壓力,還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種種不順讓他有了放棄孩子的打算。然而他卻不明白,正是這個他想拋棄的孩子,才是這個家庭未來的希望;只有盡力去呵護和培養自己的孩子,才有可能改變這個家庭的命運。拋棄自己孩子的做法不僅有悖倫常,也會讓這個家徹底失去希望,更是國家法律所不允許的。
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民法典》就把未成年人當作重點保護的群體之一,明確了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涵蓋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張立體的權益保護網。
因此,希望這名男子在社會各界好心人的幫助下,能重拾生活的信心,不要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不過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更希望“爸爸不再拋棄自己”不是因為法律的約束,而是因為發自內心的親情。別讓生活的壓力,磨滅掉對孩子應有的關愛。
(戴軼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