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都知道,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有位名震一時的歌舞片女王:葛蘭。葛蘭能歌善舞,唱跳俱佳且極具演藝天賦。因可塑性強,戲路寬闊,被人們稱為千面女郎。葛蘭不但演藝事業出色,演唱事業不僅在國內登峰造極,美國、泰國等國外地區也備受好評。除了唱歌演戲外,葛蘭對戲曲情有獨鐘,晚年依然跟隨名師學戲,孜孜不倦。那么,葛蘭是如何與戲曲結緣的呢?
葛蘭剛考進泰山公司的訓練班時,昆曲名家俞振飛率團趕港演出昆劇《白蛇傳》,飾演小青的藝人臨時不肯上臺演出,卜萬蒼向俞振飛推薦葛蘭頂替。小青戲份不多,只要跟著白娘子進進出出,偶然唱上幾句而已。葛蘭跟著俞振飛苦練了14天,從對昆曲一竅不通,到上臺圓滿完成演出。
葛蘭拜俞振飛為師,正式學習昆曲表演,后來在電影《人面桃花》中,二人演出了一個昆曲片段。她成為知名京劇票友,在卜萬蒼執導、名旦章遏云主演的京劇電影《王寶釧》中,葛蘭扮演代戰公主一角,受到好評。
編導針對葛蘭的這種絕活,時常在影片中加插一些昆曲的片段讓她露一手。如《青春兒女》中葛蘭演唱昆曲“春香鬧學”的片段,把春香這個嬌嗔可喜的丫鬟,演得惟妙惟肖。在李翰祥導演的《雪里紅》和王天林導演的《啼笑因緣》中,葛蘭表演了京韻大鼓。
葛蘭息影做少奶奶后,相夫教子之余,重新學習京劇梅派藝術,跟隨名師姜鳳山、倪秋平等鉆研京劇,經過多年苦練,頗得梅派神髓。1979年中國藝術團在香港演出期間,與香港藝術界作文藝交流,告別影壇15年的葛蘭首次登臺,演唱了梅派名劇《生死恨》,技驚四座,觀眾報以狂熱的掌聲,京劇界都認為她是罕見之才,推崇備至。
1994年是大家梅蘭芳百年誕辰紀念日,葛蘭與眾多票友們一起,在香港舉行了一場憶梅清唱晚會并登臺表演,葛蘭還將這次演出的全部收益用于做慈善公益。61歲那年,香港衛視中文臺曾為葛蘭制作了《星星相惜話葛蘭》專集,這也是葛蘭息影多年后首次出現在國內的電視上?,F在的葛蘭已經90多歲了,晚年依然享受生活,閑時好友聚會暢聊生平,偶爾參加京劇活動,可謂活的精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